第135章 高柳蟬(第2/2頁)

“本宮一定要排這出戲,皇上若是有異議,請先把《訣君子》看完再來說罷。”太後說道。

太後說一不二。

皇上無法,只能將太後的意思放出去。

“太後非常喜歡《訣君子》”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朝堂。

在這個時候,誰再提《訣君子》擾亂禮法,那就是和太後對著幹,太後這一“喜歡”,無疑成了蓋棺論定,朝臣們的議論,只好到此中止。

宋淩霄聽完之後,驚嘆道:“竟然還有這麽回事。”

他爽了。

“別急,還沒完。”陳燧說道,“托你那位神奇的老婦人的福,現在太後想見薛琬,不日便會傳出消息。”

“咦?”

“你是否現在安排條船,把薛琬接過來?”陳燧笑道,“這是好事,說不定,他們父女的僵持,就會到此有個結果。”

“他們斷絕父女關系了。”宋淩霄提醒,“早就已經有結果了。”

薛從治那日目睹薛琬毅然決然地乘船離開京州,當即發下誓言,說要與薛琬斷絕父女關系,之後,薛從治確實也是足夠堅決,沒有再去找薛琬。

直到三個月後,薛琬的新書上市,薛從治才又坐不住起來。

薛琬並不如薛從治想象中那樣,離開他就無法過活,反而在離開他之後,還過得更好了。

那部《訣君子》上市之後,也是廣泛地受到熱捧。

薛從治想象中薛琬回來哀求認錯的景象並沒有出現,反而成了另外一種情形,薛琬的名字滿大街都是,人人都在議論薛琬的新書,以及薛琬的身世。

薛從治惱羞成怒,這才開始發動自己一派的人,上書朝廷,聲討這部《訣君子》。

一開始確實如他所願,反對的輿論帶起來了,可是後來,太後不知道從哪兒看了《訣君子》,留下一句:“本宮看這本書很好。”

太後這一句話,把薛從治前期費盡心機堆起來的輿論都給壓下去了,可謂前功盡棄。

薛從治正在惱恨之時,宮裏又傳出消息,太後召見薛琬進宮,拉著薛琬聊了三天三夜,對薛琬歡喜不盡,似乎有意將薛琬留在宮中。

如今皇上尚無所出,很多傳言甚囂塵上,太後與薛琬一見如故,很有可能將薛琬安排在西宮,將來前途無量。

聽到這消息,薛從治又由惱轉喜,如果他們老薛家真能出一位皇後,倒是不枉他花費如此多的心血,將薛琬養成一位名門淑女,看來,是命該如此,朱小山配不上薛琬。

在產生這麽許多意淫時,薛從治顯然又忘了自己和薛琬已經斷絕了父女關系。

太後將薛琬留在宮中數日,確實有相中兒媳婦的意思,只是薛琬既然選擇了從薛府出逃,自然不會再考慮進入一座更大的牢籠之中,太後也理解薛琬的選擇,最終封她為女史,準許隨時出入後宮,準許借閱宮中的典籍。

這對薛琬來說,就是莫大的獎賞了。

而薛從治聽到這個消息,略有失望,接著又想,薛琬寫出那麽大逆不道的書,太後就算一時鬼迷心竅接見了她,也不可能讓她真的去伺候皇上。

而且,這麽多的官員千金,也只有薛琬被封為女史,這說明還是他們老薛家教導有方。

薛從治心裏的火氣被撫平了,他不再上書挑事,而是坐在家中,等著薛琬前來登門道歉。

差不多也該有個結果了吧,總不能一直這樣分隔兩地……薛從治等啊等,薛琬都沒有來。

薛琬直接坐船回余杭了。

薛從治勃然大怒:“不孝女,竟過家門而不入!”

管家疑惑:“不是老爺您說要斷絕父女關系?”

薛從治改為對管家發怒:“你這話什麽意思,血緣親情,難道也是說斷就能斷的嗎?”

管家腹誹,當初您強迫小姐嫁給朱小山的時候,也沒見您顧念著血緣親情啊。

說到朱小山……朱首輔最近的日子不大好過,因為一樁鹽引案,牽扯出朱首輔的兩個親信,皇上最恨結黨營私,便派了剛正不阿的傅玄去調查此案,朱首輔有些慌了,他那些太極招數,厚黑手段,在冷面無私的傅玄那統統不頂用。

如今朝野之間已經開始傳這樣的風向,朱首輔的位置坐不久了,傅玄有可能會東山再起。

如果當初薛琬嫁給了朱小山,朱家一朝失勢,薛從治作為親家也會被牽連,尤其是結黨營私這樣敏感的罪名。

幸虧薛琬和朱家鬧掰了,現在滿朝上下最清白的就是薛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