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歷史重演(第2/2頁)

接著,他一揮手,小太監如逢大赦,匆匆跑了。

當晚,宋郢回到家中,宋伯給他冰敷額頭上的淤青。

“還好沒有打破,否則破了相可怎麽好。”宋伯感慨道。

破了相的人是無法伺候禦前的,讓皇上看著礙眼。

“主子怎麽也不躲一躲?”宋伯看著那麽大塊淤青,又心疼宋郢。

“別說傻話,挨一下至少腦袋還在。”宋郢嘆道,“今日之事,別告訴淩霄,省得他擔心……”

“主子唉,小公子倒是好得很,與那武親王交情深厚,乃是福澤綿延之人,主子該為自己多做打算了。”宋伯在局外倒是看得清楚。

“我省得。”宋郢對著銅鏡看了看,“這淤青明天早上能消除麽?把千金膏拿出來先用上吧。”

“主子,已經拿出來了,明天早上多半好不了,要不主子趁機告假兩日?別在風頭上傻傻地出頭啊。”宋伯提議道。

“不成,這個時候我不去,定會有人趁虛而入,宮裏最不缺的就是奴才,為了自己上位,什麽話都能說得出來。”宋郢揉了揉眉心,“朝局變動,就在須臾之間,決不能讓皇上動了禦駕親征的心思,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元若帝既然動了心思,誰都勸不住,禦駕親征的念頭一日強似一日,尤其是在服用過“仙丹”之後,元若帝的自信空前膨脹,身邊那些奴才又只會順著他說話。

元若七年十月底,京州城的天氣仍然暖和。

一小股水寇不知從哪裏冒出來,襲擊了海邊的村莊,消息傳到宮裏,元若帝認為這就是上天的兆示,是送到他面前的台階。

“不可,萬萬不可啊,朝中不可一日無君,皇上千金之體,怎麽可以為了這麽一小撮水寇作亂,就親自出征?”

朝臣們紛紛表示反對,元若帝沉下臉來。

他本來想讓宋郢表態,宋郢一向能體察他的意思,應該會站在他這邊說話。

但是,一想到日前宋郢的態度,元若帝又心裏沒譜了。

正在猶豫之時,忽有一名內閣大學士出來說話,此人一直在內閣沒什麽存在感,四部總集工程也沒安排到他頭上,他正覺得不受重用,這個時候,時機終於來了。

“臣宗如海有事啟奏。”

“宗如海?”元若帝稍微想了一下,才想起來這誰,“你說吧。長話短說。”

“臣以為,皇上禦駕親征,乃是英明之舉。”宗如海拜道。

“哦?”元若帝眼前一亮,總算有支持者了,“詳細說說?”

宗如海雖然沒什麽存在感,但畢竟是翰林出身,八股排比那是一套一套的,口頭上的功夫十分強勁,當下陳述出三條理由,支持皇上禦駕親征。

第一條,如今武親王聲名太盛,已經有些不太好的流言甚囂塵上,皇上禦駕親征,那是以正視聽,一方面表明了打勝仗的不是武親王個人,而是朝廷訓練出來的軍隊,一方面能夠消滅流言,穩住民心。

第二條,四部總集工程與禦駕親征並行不悖,正所謂文治武功,互相無法代替,皇上應當兼顧,而不是厚此薄彼。

第三條,水寇大部隊已被擊潰,這個月份再來進犯的,一定是流寇,皇上率領兩江總督訓練出來的水師去擊潰這波流寇,沒有什麽風險。

元若帝聽到之後,龍顏大悅,當即封賞宗如海。

宗如海這三條理由中,其實最後一條才是最關鍵的,元若帝需要的是禦駕親征的名頭,而不是真的去赴險地。

做了禦駕親征的決定後,元若帝立刻迫不及待地向外宣布,為了保險,他安排下傅玄暫時監國,又從藍家軍裏調了藍弁隨行,就算兩江總督的水師有個疏漏,關鍵時刻他還可以讓藍弁保護他,可謂雙重保障。

就這樣,皇帝禦駕親征的儀仗浩浩蕩蕩開出京州城。

送行那日,京州百姓將朱雀街擠得水泄不通,元若帝坐在馬上,頭一次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榮耀加身,原來禦駕親征的感覺這麽好,他早該這麽辦了。

比起那不聲不響的四部總集工程,果然還是這樣效果更顯著。

人群之中,身穿常服的陳燧注視著儀仗隊伍從面前走過。

歷史再一次重演了。

上一次,是青海草原,征討鬼方。

這一次,是福建海岸,親征水寇。

上一次,藍弁隨行,他的時間永遠停留在二十歲,那是元若九年。

這一次,方才元若七年。

藍弁……

在百姓的歡呼聲中,陳燧轉過身,向著人流湧來的方向逆向而去。

無人知曉的背街小巷中,馬匹已經備好。

陳燧翻身上馬,悄無聲息地離開京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