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需要導遊嗎

南亞,尼泊爾,加德滿都。

作為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也並沒有多麽的繁華。作為全球最貧困的國家,尼泊爾的首都不會比旁邊中國的任何一個三四線城市來的繁華。

而且即便是首都,但是這裏依舊是經常停電,因為缺少能源除了少數必須保障電力的地方比如醫院,其他地方停電是家常便飯。即便是醫院其實也經常停電。

因為尼泊爾本身並不產出任何能源,不論是石油還是煤炭都依賴進口,國內倒是有幾個水力發電廠,但是卻也只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

常年被印度掐住脖子的尼泊爾日子不好過。尼泊爾靠著兩個大國,一個是印度,一個是中國。

印度在七十年代年吞並了錫金與曼尼浦爾兩個國家,對於尼泊爾實際上印度也是蠢蠢欲動。

尼泊爾想過依靠中國,但是中間隔著一座喜馬拉雅山,世界屋脊可不是那麽容易翻越的,並且尼泊爾沒有出海口。陸地上適合與外界接壤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印度的勢力範圍。

這讓尼泊爾的處境一直很尷尬。想要擺脫印度的控制,但是在物資和資源上卻離不開印度的支援。外加上尼泊爾本身過於貧瘠,人民窮困不堪。

印度有幾個邦開放了對尼泊爾人的工作許可,雖然去印度工作,尼泊爾人能夠做的大多數是搬山工這種工作(搬山工,因為尼泊爾靠近的印度邦都是山地邦與尼泊爾差不多。比較像重慶早年的山城棒棒軍。)

搬運兩桶七十五公斤重的油桶走上三公裏山路能夠賺到的錢也不到三百盧比(約合人民幣三十一元)。

但是依舊有無數的尼泊爾前往印度淘金,對不起用淘金這詞不太恰當,這只能說是勉強維持生活而已。

大多數幹這些活的尼泊爾人都很難活過五十歲,大多數在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重病纏身。但是這份工作至少能夠養活在尼泊爾的家人。

如果運氣好的話在四十歲前能給存下一點錢,也許能給在尼泊爾買下一些田地,雖然山地不適合種植,但是總能有些產出,比客死他鄉好得多。

於是無數人前往印度工作,有的人活著回來了,每年能給帶回幾萬盧比(幾千人民幣)就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有的人只有屍體被同鄉的人背回來,大多數都是累死在印度的,有的則是因為勞累而折磨出來的疾病而死亡。

這些人只能被草草下葬。

比如加德滿都郊外的這間小寺廟裏唯一的小沙彌巴哈杜爾的爸爸就是這樣。

在巴哈杜爾小的時候父親去印度搬山去了,只去了三年,回來的時候只被人背回來一具屍體還有不到兩萬盧比的錢。巴哈杜爾的母親承受不了這種打擊,不到一年也病逝了。

於是只有七歲的巴哈杜爾的家庭就這樣破碎了。巴哈杜爾這樣的孩子在尼泊爾太多了,這個國家可沒有那麽多的錢去建立孤兒院。

除了少數幸運兒以外,大多數人孩子都是這樣在街上流浪,要麽堅強的長大活下去,要麽就死掉無人問津。

巴哈杜爾是個幸運的孩子,他被這間寺廟的老和尚收留了。

沒有餓死在街頭,能給當一個小沙彌雖然有時會餓肚子但是至少能活下去。這讓他覺得還是無比幸運的。

而現在他覺得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幸運了,因為寺廟裏來了一個老師,布魯斯·班納。

他不僅僅有著出眾的醫術,用可靠的醫學知識治療好了周圍村莊生病的鄉民,讓原本香火不勝的寺廟開始有了很多供奉。

更多的供奉就代表著自己不需要餓肚子了,巴哈杜爾很開心。

但是更開心的事班納老師不僅僅願意醫療眾人,同時還願意教授自己等孩子知識。

作為一個全國百分之八十人口都是文盲的國家,能夠學習事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班納博士願意教大家英語。

不要小看英語在尼泊爾的作用,作為一個以旅遊為國家支柱的國家。因為靠著喜馬拉雅山南麓,每年來這裏的登山客數量都很多。

其中大多數是歐美人,一口流利的英語不論是去為遊客當導遊,還是在登山用品店裏當夥計都是一份體面的工作。

能給拿到一份旁人難以想象的高薪,會英語的夥計不論是在登山用品店還是在酒店能拿到超過六千多盧比(不到七百人民幣)的月薪!

如果英語足夠流利,並且談吐得體的話去當導遊,甚至掌握了登山技能以後可以去當登山客們的登山向導。

出色的登山向導一個年能賺幾百萬盧比(幾十萬人民幣)這是尼泊爾收入最高的工作了。

巴哈杜爾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登山向導,他想賺很多的錢。因為老和尚老了,巴哈杜爾想以後賺了錢把老和尚接到自己的家中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