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

甘寧在會稽沿海,建立了十余個錦帆塢,開始了船只的制造與研發,其中最大的兩個船廠,一個在山陰、一個在章安。

章安直接臨海,周圍有大量的巨木,叢林中動輒有十余人合抱、主幹最細的地方也有三四米的柚木——在後世很難找到這麽粗的柚木,都是制造龍骨、甲板的上佳材料。

其余可以用來制造些不是那麽重要的部位的松木、杉木,更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可以說後世哪怕明代下西洋的時候,在自然資源方面,也沒有現在的便利……

而山陰是會稽的治所,並不是後世山西的山陰,而是在紹興一帶,臨近吳郡的錢塘、富春,論就地取材的優勢,比章安稍差一些,但是卻臨近後世的杭州灣,作為海灣、海面相對平靜,相當於入口在簡單模式。

另外無論是就地進入錢塘江,還是沿近海進入三江、繼而進入震澤,都比較方便。

也就是說,在船只制造上,章安錦帆塢側重於海船、山陰錦帆塢側重於江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比“器”更重要的,自然是“道”、也就是制造原理!

之前還沒有寧錦吸金,不具備大規模造船的基礎時,船匠們也沒有閑著,而是在白圖交給甘寧的圖紙的指引下,實驗著新風帆……

按照白圖的圖紙所寫,真正的“帆船”,不僅能夠逆風航行,甚至速度可以超越風速。

這在東漢的船匠來看,完全是天方夜譚,如果作為會稽太守、兼任典船中郎將的,不是甘寧的話,說不定他們已經抗議,不過換成是甘寧……倒是沒人敢廢話。

沒錢不要緊,先做模型——一人大的小船,總是能做出來的!

而且在圖紙的指引下,一點點摸索,竟是真的實驗成功,現在“模擬船”已經能夠逆風航行,雖然模擬船只是單人控帆,和後世作為競技項目的單人帆船差不多,但原理終歸是一樣的。

船匠們對於曲面流速的掌握,還十分淺顯,要“比風還快”有些難,但已經能夠通過調節風帆角度,在逆風中“之”字形航行!

至於原始輪船,構造上有許多已經觸及到此時船匠的盲點,需要其他工種協同研發,甘寧看似暴躁,但卻並不急躁,先讓他們從改良帆船開始練手。

江船大多是東吳時期的技術改良,而海船則是選擇以沙船模型為基礎,也就是不懼擱淺的平底船,相比尖底的福船簡單一些,而且海船暫時不用考慮戰鬥力提升,僅以航行為主要研發突破的方向。

……

此時在金陵的將軍府中,白圖收到了劉表送來的文書,刨除掉那些冠冕堂皇的廢話,總得來說……劉表拒絕了白圖的所有請求。

之前白圖在旱情擴大後,擔心儲備的救濟糧不足,於是打起了向荊州和益州求購的主意。

至於中原、關中?算了吧,那些打成一鍋粥的諸侯,自己都缺糧,而且也不方便取道。

“劉表這廝,簡直妄為宗室!向他求購糧食,他不賣且不說,連我們想買益州的糧食,他居然也不願意借路!”白圖相當之憤慨。

下首的魯肅,倒是並不覺得奇怪……

荊州,尤其是南郡、南陽,坐擁雲夢澤,淮南的旱情對他影響較小。

但是劉表現在顯然在提防白圖,怎麽可能賣糧食給他?

至於向益州求購糧草……魯肅本來就不大看好,雖然可以走長江水路,比陸路用人力畜力運輸,損耗要小很多,但中間隔著個荊州,成本還是有些高的。

甚至比現在吳郡的糧價,還要略高一些——旱情開始之後,吳郡糧價已經漲了四五倍,達到千錢一石。

白圖也沒有太為難戶部,按說調控糧價,也是戶部的職責,不過在救濟糧禁止買賣的情況下,糧價高些也無所謂,畢竟百姓要買也是買救濟糧。

普通糧食的交易量很低,基本只有世家豪族之間相互交易,另外就是將軍府在收購。

相比之下,刑部對於倒賣救濟糧的查處力度,就要大得多,已經有兩個土豪,因此被抄了家,令人明白這屬於不可逾越之紅線。

因為救濟糧被抄家也不冤枉,畢竟為了方便保存、減少運輸消耗,救濟糧都是貯藏在各縣自己的府庫中,那麽……大規模出售的救濟糧,會是哪來的?

經過城姬的加工之後,救濟糧基本屬於防偽產品,真正要點臉面的望族,現在也不敢打救濟糧的主意,否則相當於直接對百姓承認他們動了賑災府庫。

之前魯肅就算過,從益州購糧的話,各種成本疊加,基本要一千五百錢,才能在柴桑收獲一石糧。

不過現在江東的糧食,基本屬於有價無市,溢價向益州購糧倒也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