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第2/3頁)

至於修蛇部族……雖有陰謀,但如此一來,我更要親自去這一趟,免得其他部族被其蠱惑!文遠,現在仲達帶著陷陣營,在周圍策應,我去山越人那裏之後,這南路軍便交給你了。”陳宮坦然道。

與此同時,在山越人駐地中,修蛇部族的族長,還有三名獵頭,正在一處單獨的營帳中密謀著什麽——這營帳還是大將軍府提供的“軍需物資”。

十萬,對於整個江東的“山越”來說,只是個小數目,東吳在征討山越的時候,可是隨便打打就能獲得上萬兵源,在三國前中期,仿佛是東吳取之不盡的“兵營”。

不過江東絕大部分山越,和古越人其實都沒什麽關系,只是農戶上山而已,連嚴白虎在占山為王的時候,都自稱是山越!

而對於真正的古越部族,也就是廬陵南部的這些古越人來說,這十萬人已經是八成以上的青壯……

換做是賈詡在這兒,讓他做人質?

估計賈詡會連夜故布迷陣的撤軍,之後一個回首掏、一路把廬陵郡部落中留下的老幼全都遷回豫章郡,不願意遷的就套上繩索、變成奴隸帶走,套上繩索還要反抗的就永遠也不用走了……

之後只要在豫章南部的幾個縣城堅壁清野、據城而守,擋住幾波反噬就可以——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山越人想要破城幾乎沒可能。

如此一來,南路軍西進未必能成行,但是最頑固、真正在文化上和漢民也有所差異的這部分山越,肯定可以解決個徹底!

當然,陳宮並不是賈詡,而且能夠將山越人“哄”出來這麽多,還多虧了之前高順、陳宮代表大將軍府,在廬陵郡的種種立信之舉,換成是東吳……只怕人家也不會相信。

這種情況下,大將軍府也不會接受,將自己的信譽,透支在這種地方。

“族長,那漢人會來嗎?”兕通對為首的族長問道。

僅看容貌,除了皮膚更粗糙、因為經常戰鬥而關節粗壯之外,這幾位和漢人倒是沒有什麽本質差別,畢竟再偏僻的古越人,也早就已經混了“漢人”的血脈。

只是打扮的怪異了些,都是獸皮坎肩兒和小皮褲,哪怕城姬世界的人,打扮本來就不是很“正經”,但在中原還是很少看到這麽非主流的,大塊的裸露皮膚上,可以看到刺青……或者說是戰紋。

名為“兕通”的獵頭,胸前還掛著浮誇的角制品項鏈,坎肩兒和短褲上,也好像打柳丁一樣,裝飾著各種角制品。

一旁看起來更粗獷的豨源說道:“不來又如何?大不了直接殺過去!在平原上有陰險的騎兵、在城市中有陰險的城墻和弓箭,但是這裏……是我們先祖庇護的戰場!難道勇猛的古越勇士,還敵不過那些漢人嗎?”

古越人的語言,顯得有些單調,導致“陰險”這個詞很濫用。

豨源在皮坎肩兒上,還加了一截仿佛披風、但僅僅及腰的獸皮,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鬃毛。

“你是不是忘了我們的目的?如果沒有那些陰險的漢人,我們還無法糾合這麽多勇士,去取回先祖的榮耀。”第三位獵頭陶光,這時反駁道。

四人之中,從身材來看,反而是陶光和族長“瘦弱”一些。

其中陶光是女子,上身除了開懷的坎肩兒,胸前還裹著塊獸皮。

從女子的角度來說,陶光就很健壯了……

從姓氏也可以看出,陶光並不是部落中的傳統“獵戶”。

伏羲氏訂立人倫之後,部族基本都有取姓氏的習慣,但是非農耕文明的姓氏並不穩定,大多還遵循之前的命名規則,傳遞中經常更換……

比如姓兕、姓豨,代表他們的父親或者祖父、曾祖,獨立獵殺過犀牛和野豬,而姓陶……代表她家裏應該是部族中燒陶器的!

越是閉塞古老的古越部落,越是保留了這一點,有漢姓的古越部落,基本都是靠北一些,經常與漢民交往的。

古越人的歷史,自夏而始,從大禹的一位孫子,開始有“越國”作為封國,雖然按照東漢時代、或者說按照禮制來說,古越人不算“諸夏”,但說是炎黃子孫,卻一點毛病都沒有。

古越人最接近於諸夏的時代,應該春秋時越國最強的那一百多年,尤其是勾踐擊敗吳國、令越國最興盛的那幾年,還鼓勵耕種、積極與中原諸國往來……

當時越國的農耕程度,並不比其他諸侯國差。

不過戰國初期,越國本身貴族階層混亂,出現“越人三弑其君”的連續內亂,最後被楚國盡奪江東之地——之後想要耕種也沒有土地,只能縮在多山的會稽一帶,與楚國打遊擊。

至此,越人錯過了轉型農耕的最佳機會,最後被秦國徹底滅國。

在秦末時候,越人貴族倒是也帶領越人,參與了伐秦,而且在楚漢交戰時,還站邊成功,從一開始就支持劉邦,因此保留了甌越國的封國,後來漢武帝時甌王主動提出舉國歸附,遷往江淮,但始終有一部分,以部族的形式存在,沒有徹底融入漢王朝,六七百年過去,也還是漁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