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

簡雍打開白圖這一封至關重要的信箋,看了幾眼之後,臉色飛速的綠了起來。

如果不是白圖一副嚴肅的樣子,簡雍實在懷疑,白圖這是在故意給朝廷難堪——怎麽可能同意?

信箋上,林林總總,一共八條。

第一條是白圖自己的,也就是劃江而治——以江陵、壽春、廣陵為界,白圖不會放棄將軍府在南部的管轄權,這不止是對白圖自己負責,也是對麾下文武、依附他的世家豪族負責。

雖說是列土封疆,但在簡雍看來,這是最正常、也幾乎是唯一能夠同意的條件!

畢竟相比於這方面的“底線”,白圖甚至主動歸還了南陽與江夏北部……

然而從第二條開始,就已經“扯淡”了起來!

第二條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科舉。

信箋上也寫了“科舉”的含義,甚至提出朝廷不明白的話,將軍府可以派專人指導。

不過……這是指導的事兒嗎?

唯才是舉、考試做官?這在東漢,顯然是反朝廷式的政治不正確!

第三條與第二條一脈相承,總結起來就是——興辦官學。

也就是將郡學、縣學這一套推廣出去,打破知識壟斷……

當然,白圖並沒有說,要一步到宋時那種令科舉成為幾乎唯一的選官制度,只是提出要科舉、察舉並行,與隋唐時類似。

只是相比於隋唐,白圖的科舉還提到了算學、機關學、自然學等等門類,不只是做官,還有些“考證”的萌芽。

畢竟過渡也需要時間!

“白公之心,可彰日月,但是這二、三……太急了吧?”簡雍有些語氣生硬地說道。

“不急,將軍府如今就在做,朝廷做不好,我可以出人指導。”白圖一聽,比簡雍的語氣更生硬。

顯然這唐太宗“賺得英雄盡白頭”的長策,如今在簡雍、或者說是在朝廷看來,反而是亂國之策,這令白圖也很無奈。

“那這科舉與察舉的比例……”簡雍還想掙紮一下,看看白圖有沒有留出余地。

“總之將軍府今後,每三年都會有科舉,並且鼓勵外來學子效力,也鼓勵本地學子遠遊,推廣將軍府之策。”白圖直接說道。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朝廷不重視科舉,你們的官學培養出的人才,就會流向將軍府,反之重視科舉,而不願意花錢扶持官學,將來楚地學子就要在朝中占據半壁。

當然,也可以破罐子破摔、對兩者都不重視,但這些如果朝廷答應,是必須通傳天下、鹹使知聞的,做不到的話,不僅失信於將軍府、也失信於天下!

簡雍動了動嘴角,沒有說出什麽來——畢竟他也是寒門出身,雖然感覺白圖在難為朝廷,但內心深處對此也有所期待。

第四條是要求朝廷扶持農業、放行工業,也就是和將軍府一樣,推廣神農精華等等舉措,同時放開對工業、工坊的抑制。

至於對純粹的商業,白圖的態度一向是“不管不顧”,各地有責任保證商路安寧,但商稅也一漲再漲,相比於工業,白圖對商人基本是既不抑制、也不扶持,只是……既能保證不拿他們宰豬,還清剿境內匪患,就已經令將軍府在“同行”的襯托下,很令商人喜歡。

只是這稅是真的肉疼,與農稅、工稅相比,商稅是最重的。

畢竟都是魯肅等人各方各面算到骨頭縫裏,令他們有賺頭、又不會暴富。

畢竟工業、農業的發展紅利,是將軍府各部和百姓拼出來的,商人也有權力享受,但不能讓中間商攫取大頭兒……

初看之下,雖說有些有違以農為本的原則,但相比之前兩條似乎好些?

然而其中的一個小注釋,卻令簡雍想要吐白圖口水——承諾五年之內,將糧稅降到十稅一,十年之內,取消糧稅!

“白公這未免太曲高和寡了一些,沒有糧稅,朝廷以何供養、以何運轉?”簡雍強忍著沒有將口水噴出去。

“所以才要拓展官田,如今關中凋敝,聽說朝廷正要重啟關中水利?我看這就是大好機會,萬萬趁著此時,將世家豪右放棄的土地,重新收歸官有,開發集體耕作,加之今後農業的繼續發展,產量也會大幅提升,工業只要發展起來,工稅與商稅足以令朝廷有余力,征購農戶多余的糧食,來充塞府庫!”

白圖關心朝廷的樣子,令簡雍有些說不出反駁的話來,只是……糧稅為本的概念,在東漢人心裏,是根深蒂固的。

而且看看第五點、第六點,簡雍感覺這第四點還不是最坑的。

第五點是皇族產業獨立,不可輕挪一分,後代不可無功而封……

白圖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劍指皇族對朝廷的侵占。

劉邦在一統天下之後,對他的父親說過,您老人家以前說我大哥勤勞肯幹,家裏有多少多少土地,而我卻遊手好閑……但是現在全天下的土地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