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學考宣傳

亂世初起,去遼東避禍的一批人中,最閃亮是哪些?道德君子、人間楷模!

像是之前在遼東的管寧、邴原,白圖也認可他們的人品,以及他們的德治。

然而正是因為避禍去遼東的名士賢才,大多都是這類不適合亂世的“德治君子”,而且一開始遼東的確因為民風淳樸,所以令德治也發揮了不小的效果。

這令公孫氏十分相信德治——當然,他們自己並不講究德治,對外更信奉馬與槍,但他們期望對民間德治教化……

整個華夏,現在最相信德治的,反而是之前大家看來是“不毛之地”的遼東!

當然,這些話白圖和他們講了也沒用。

楚國的刑部,現在也做不到徹底回收基層執法權,只是已經擺明車馬的要“搶”而已,更別說是其他諸侯——心有余,也使不上力。

趁此機會,白圖還特地提道:“畢竟是第一次,這些試卷題目也難以盡善盡美。明年還有‘學考’,到時不僅歡迎各方友人參觀,也歡迎……各方子弟來楚國報考。”

劉曄、簡雍之前就已經大概知道,“學考”是怎麽一回事兒,柳毅等人還稍顯茫然,張春華這時也主動給眾人解釋,白圖自然不會費唇舌講解“常識”。

總得來說,科考是“入仕”,學考則只是“入學”,級別看起來差了不少,不過已經知道“大學”的眾人,又怎麽會不明白其中意義?

當然,學考因為規模過大,不可能像“科舉”一樣,全都叫來金陵科考,更不可能整個楚國一套試卷、同時開考……

而是每個大學分別自行考核、篩選生員,只要付得起路費,合理安排行程,一年參加幾次不同大學的學考不成問題。

大學是禮部直屬,作為直接負責人的“學令”以及管理核心的其他學官,都是禮部的官員,學考的過程直接受刑部監察,每年每所大學,必須所有考生同卷、同分數線,泄題以泄露機密要務入刑,最終教學成果也受吏部考核。

大學,原本是叫“郡學”,正常一個郡也只有一家,整個楚國也只有二十來家,有名有望更是一掌之數,不怕監察不過來。

張春華說完之後,無論是之前是否了解學考,都露出了驚喜之色……

簡雍直接起身上前一揖到底道:“楚王仁義!難道……所有大學,都可以不問出身的報考?”

科舉其實也歡迎外來士人……

只是那對於其他諸侯來說,是一種損失——是自己的人才,到楚國為官!

至於安插奸細?

咳咳,自然也是有做的。

不過按照楚國的科舉規則,只有“一甲”會錄取楚國之外的人才,也就是直接入六部觀政的頭部青年俊才!

二甲分配地方官、三甲推薦為文吏,這些都只錄用楚國士人……

能考上一甲的人才,居然被安排去做奸細?甚至還真的願意做奸細?

概率有多低且不說,而且現在楚國也歡迎中原、北方的士族,遷入分支來楚國。

只是二甲、三甲,難度本就不高,如果不肯舉族遷入,專門來楚國做個文吏,未免就過於可疑,也不會錄用。

不過“學考”和“科舉”的概念不同,學考之後不是給楚國做官,而是要入大學!

可想而知,楚國一定會盡可能的招攬、截留其中的優秀之人,但肯定也有不會被楚國招攬的人,願意回到故土出仕、出力。

這不是“白嫖”楚國的工藝的大好機會?

平時潛入機要之處、策反工匠,希望偷學,都要被楚國扣押、甚至神秘失蹤,現在居然只要考入,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大學學習三年?

其中有些學科,可都是他們所垂涎的!

“當然不是所有……”白圖一句話,令大家的熱情消沉了一大半,如果只是教授經義,不涉及那些工藝技術,那意義就小了許多。

不過緊接著白圖卻說道:“講武大學的報名標準,是有自己的流程標準的,其他大學則盡可報名。”

頓時大家的熱情又恢復了上來……

講武大學是什麽?

唯一傳授軍略、謀略的大學。

是樞密院直屬的“講武堂”的下屬大學,而“講武堂”則是軍方的中基層將領的進修之處。

講武大學的生員來源,自然更加縝密,本來也沒人指望,楚國連講武大學都完全開放!

而白圖說的是,只有講武大學例外,已經出乎眾人的預料。

“不過本王也有兩點要說,楚國之外的學子要入學,只有兩種選擇,其一是連同妻兒父母,一同入楚;

其二是自行承擔全額學費,戶部不會補貼,會比楚國的生員貴很多……所以本王希望,有考生考中之後、出示錄取書,希望遷徙家人的時候,列位不得制止,否則楚國保留驅逐所有二類生源的權力。”白圖開口放下狠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