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

海軍發現亶州的傳聞,在白圖的有意推動下,迅速在金陵傳開……

幾乎“一州”的無主土地?

原始的荒野,肯定比不上開墾過的田地,更比不上有水利設施的良田,但如果白給的話,沒人會嫌棄——產量再怎麽低,刀耕火種不香嗎?

如果說夷州令人感覺是海外黃島,移民之後終究少了幾分安心的話,那麽面積如此之大的亶州,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這也是為什麽以甘寧的性格,在發現亶州的面積之後,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甚至在殿閣會議上,魯肅、賈詡也都勸說白圖慎重……

“以亶州的面積,又是在海外,總督人選需慎之又慎。”賈詡只是簡單提了一句。

而魯肅則是直接說道:“不錯,一旦亶州人口擴增至百萬,若總督府有‘趙佗’之心,恐重蹈秦末南越的覆轍!”

兩人說的是一件事情,只是賈詡不會直接指出來——萬一以後的亶州總督,因為權力受限而記恨我呢?

相比之下,魯肅就差直言,絕不能以世家出身、或者有嚴重謀私傾向的人做總督。

當然,因為楚國現在航海技術,沒人認為應該放棄亶州。

以亶州的面積,只要經營妥當,楚國完全能立於不敗之地——哪怕出現什麽驚天大逆轉,荊揚兩州被人橫推,也完全可以退守亶州,徐徐圖之。

即使不考慮這種意外情況,亶州作為一片未開發的土地,也盡可以補益自身。

白圖贊同魯肅等人的看法,不過卻小有修正,其實亶州的缺陷和優勢,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麽明顯。

“海上往來的問題,其實以現在楚國的航海工藝,又有幽州和州胡的港口作為中繼站,只要航線確定下來,亶州應該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遠……就像夷州,第一次找到它的時候,也用了好幾個月,不過現在往返也不過旬月。

只是在土地上,亶州雖然夠大,但興霸在信中也已經強調,現在發現的多為山地。”

白圖對於亶州的地理弱勢並沒有明說,畢竟沒什麽證據,而且……白圖也不想打擊大家的積極性。

實際上白圖知道,論土地肥沃的話,因為亶州有不少火山地帶,在火山灰的Buff下,的確不虞土地肥力,但是……全境七成是山脈,平原只占二十分之一。

歷史上16世紀後期,豐臣秀吉全面檢地,檢出了年產1800萬石的土地……

相當於同時期明代的1/44,而且不是因為人口少而開墾少,此時亶州的人口,是明王朝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人均耕地面積只有明代的四分之一!

或許亶州的耕地並不“瘠”,但絕對很“貧”,只是因為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加上賤民容易應付,所以才撐起來的人口……

歷史上亶州的農戶,幾乎都有種植水稻,但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吃不上米飯,米飯和蘿蔔都是賤民眼中的奢侈品。

至於完全“靠海吃海”,也並不現實,當初淮南大旱的時候,將軍府就有這種經驗——純粹靠魚肉,人根本沒有力氣,按照醫學院的說法,就是沒有主糧的情況下,魚類的消耗效果並不好。

甘寧在信中也和白圖提到過,亶州多山地的事情,所以白圖提了一句,但白圖沒有說更多。

畢竟土地只是“貧”的話,現在也算不上什麽缺陷。

楚國也不可能一次性移民百萬計,初期也就幾萬、頂天幾十萬人,遠遠碰不到亶州的耕地極限,而且單論每畝肥力,亶州的火山灰Buff還是很給力的,即使人口暴增之後,配合楚國的農耕技術,精耕細作的話大有可為。

更重要的是,“開墾耕地”只是確保移民穩定、能夠切實將亶州並入楚國的基礎,真正有競爭力的還是漁業、畜牧業以及銀礦資源。

“不過亶州土地狹長,兩面臨海,漁業大有可為,另外……好不容易有一塊地廣人稀的地方,楚國可正缺一塊馬場,如果條件合適的話,今後可以在亶州引入北方馬。”白圖特地強調道。

不是只有草原才能牧馬,合適的山林也可以。

雖說歷史上亶州最初的引入繁殖馬,長期都是小而弱,但後來歷史證明只要“種兒”配得好,在亶州山林牧馬,也完全能牧出高頭大馬,二戰時期的東洋馬在體型和沖鋒力上,已經超過了華夏文明的蒙古馬。

現在荊揚人口雖然沒有後世那麽稠密,不過以楚國的發展速度,大規模發展畜牧業顯然不劃算。

“還有礦藏方面,希望亶州能給我們驚喜,第一批的開拓者,工部也會出一批勘測學士。”白圖補充了一句。

其實……白圖也知道,亶州有什麽礦藏?

銅鐵錫沒有不缺的,不僅是因為面積小而少,而是真的礦藏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