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漢中之難

楚歷三年還沒到,趕在楚歷二年的歲末,遼東傳來了訃告——公孫度,在九月病逝。

楚歷二年、也是興順二年,相當於沒有白兔效應的建安八年……

按說公孫度應該是建安九年去世,不過……事到如今,白兔和蝴蝶不一樣,不僅撲棱翅膀,而且還蹬腿,對周圍產生的影響早已無法計數,公孫度早死了幾個月,也沒什麽稀奇。

實在要推測一下的話,白圖估計……很可能是因為荊揚兩州的安定,不僅當地人沒有外遷的想法,而且對中原的戰亂移民,吸引力也比歷史上更大。

而遼東作為避亂之地,主要就是吃亂世時人才流入的紅利,才每每在亂世時能發展一波,而現在有荊揚珠玉在前,自然遼東較歷史上,也就少了不少人才。

說不定就是幾個大夫原本會去遼東的大夫,現在去了楚國、去了醫學院,所以間接影響到了公孫度的壽命……

不過公孫氏的權力過渡十分平穩,畢竟在公孫度生前,公孫康就已經在逐步接手,而且他的弟弟公孫恭,因為從小就為了治病而斷根,在繼承權上毫無競爭力,因此遼東的權力過渡沒什麽爭議。

趁著公孫度病逝的訃告,公孫康也再次向楚國和魏國請求,為其謀求封侯。

對此無論是楚國、還是魏國,都沒有拒絕,一同向漢室上書,言明公孫度為國操勞、鎮守遼東有功,應當為其子嗣加封侯位——而且不是一般的列侯,而是需要授九錫的裂土諸侯!

除了公孫康之外,同樣被楚魏上表要求授九錫封侯的,還有漢中侯張魯。

當然,也僅僅只是支持張魯封侯,至於什麽天師、漢中王之類的封號,白圖和曹操根本不想搭理。

而日漸感受到威脅張魯,也不再膨脹,接受楚國和魏國的建議,並且更加向兩大楚魏兩大封國靠攏……

故而在新年的時候,白圖和曹操給劉協送上了最好的禮物——兩份“大漢忠臣”的表彰書,將公孫度和張魯吹得天花爛墜,一副不封他們、或是他們的後人為諸侯,就對不起全天下的樣子。

除了安撫公孫康、安撫張魯之外,楚國和魏國也未必是沒有抱著“進一步打擊漢室聲望”的意圖。

在白圖之前,漢室上一次授九錫,還是在王莽亂政的時候。

然而現在從白圖到曹操,還有一眾輔漢侯,漢室授了多少九錫出去?

更不用說,現在還被逼著繼續“授”。

雖然明知道楚國和魏國是胡扯,什麽公孫度、什麽張魯,都是“亂臣賊子”,但是劉協也知道,如果實話實說,肯定會有更加打臉的結果,比如漢中與幽州東北部私自封國、比如楚國和魏國私自承認公孫康和張魯的封國地位……

針對此事,朝中也有不小爭議。

劉協倒是想全部駁回,不過誰都知道,漢室現在沒有底氣這樣做。

比較有爭議的,主要是針對張魯的漢中侯!

公孫康遠在遼東,在漢室眼裏,即使要攻打公孫康,也只有陸路接壤的魏國能做到,既然魏國都力挺公孫康封侯,那朝廷也沒必要多計較。

即使以後要和公孫氏計較,也是收復魏國之後的事情,而且畢竟曹操與公孫康相鄰,兩人就真的能一直相處愉快?

說不定將來在對魏作戰時,還可以尋求合作——遠交近攻,可是秦國已經驗證過的“好辦法”。

不過漢中的情況完全不同,理論上漢中與楚國,都不能算是相連,畢竟走漢水從漢中到荊州這條路,不僅並不方便,而且完全是單行的,從楚國根本無法跨過巫山,抵達漢中!

如果說從荊州入益州,還只是難以大規模行軍的話,那從荊州到漢中,就是癡人說夢。

而漢中的南北兩側,分別是蜀侯劉璋的益州和雍侯馬騰、塞侯韓遂的關西。

眼看只要雍侯和塞侯掃靖關西,收服那些在關西割據的董卓遺部,就可以對張魯兩面夾擊……

何況張魯占據的還是漢中,不僅事關益州與其他輔漢勢力連成一片,而且還是漢高祖的龍興之地。

並且劉璋與張魯的仇怨,也非是一封詔書就能夠調解的。

貿然加封張魯,搞不好反而令劉璋對朝廷不滿,徒增變數!

更別說董承等人在此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反對作用……

按照董承的邏輯,張燕、楊奉、劉備,這些關東諸侯,都是想要害陛下的刁民,還是關西的馬韓,一看就是忠臣良將、尤其是馬騰——畢竟在韓遂有意低調劃水的情況下,董承在西涼諸侯身上,能夠體驗到智商上的壓制!

相比之下,劉備、張燕因為有高人支招,都令董承感到威脅。

因此董承一派在朝中,肯定是以關西的利益為重,反對將關西可以進攻漢中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