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獻城

縣令張平被關在城外,一面城墻和城樓徹底被楚軍把死,殘余的守軍根本不敢反抗,魚復城的淪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張平被捆縛住之後,還在大喊:“我已經識破了你們的詐城!奈何兵將毫無鬥志,時不我與、時不我與!”

雖然沒有投降,但是張平想得明白——楚軍不是號稱不殺俘嗎?

自己區區一個縣令,在魚復縣也沒怎麽傷天害理,審問不出什麽罪責,肯定歸不到罪臣之中,多半是收押到巴郡情況穩定了事。

那只要自己穩住人設,今後不論是楚國占據巴郡,還是益州府驅逐強敵,自己都有再出仕的機會,先把鍋扔出去再說……

魏延也沒有勸降的意思,直接讓人先關起來了事——不虐待俘虜,也是楚軍的最高軍規之一。

而魏延站穩魚復城之後,魚復縣之內,雖然還有幾座小城,但都是墻矮城薄,迅速被楚軍占據!

新野一師站穩魚復的同時,趙雲率領的宛城一師,也仿佛接力一樣,直接繼續向西南方向,順著長江殺向朐(qu)忍縣。

巴郡地處長江上遊,治所江州,為嘉陵江與長江交匯之處。

嘉陵江作為巴蜀的重要水運體系,與長江的交匯處,自然是交通便利之地,江州也因此而繁盛……

整體來說,江州是在巴郡的西南角,而東北角就是魚復,順著長江逆流而上,一路往西南而去,就能抵達江州。

早年劉璋也對巴郡動過分割的念頭,建安年之前,劉焉剛剛去世,劉璋繼承益州府不久,便將巴郡一分為三。

取朐忍和魚復兩縣,為固陵郡,取江州、臨江,以及南部的枳縣、涪陵、平都等地為永寧郡,其他北部諸縣仍稱巴郡……

可以看出劉璋剛剛上位的時候,就已經很保守——固陵,永寧,看名字就很有安分守己的意思。

不過那時的劉璋,也還有些抱負,至少知道用自己的行動,來為自己營造安寧的環境,然而……很快他發現自己想多了。

對巴郡的分割,並沒有取得當地士族的配合,三郡官署建立遲緩、人員流動依舊我行我素,而且趁著官制混亂,巴郡還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

畢竟劉璋在中層、基層的實幹中,根本沒有多少能信任的人——除了能出入益州府的高層之外,他連名字都叫不出。

故而分割計劃也無疾而終,永寧郡重新並入巴郡,而只有兩個縣的固陵郡,也“托管”給巴郡。

朐忍縣作為魚復之外、理論上固陵郡的第二個縣,也承擔著魚復縣後勤補給的任務。

可以說巴郡其他縣的資源,是養了在江州駐紮的巴郡主力軍,而朐忍和魚復則是養了夔門的守軍——雖然連帶縣城,一共也只有五六千,但考慮到畢竟只是兩個縣,也不算少。

尤其是和荊州的往來被砍掉之後,這兩縣的收入還減少了許多,軍隊也有所減員,淪為提防私販商隊的巡邏隊……

朐忍也只有日常的守軍,不過因為是“固陵郡”的大後方,府庫應該很充盈。

因此趙雲也是滿懷期待而來,而且照現在的速度來看,拿下朐忍之前,江州的兵馬應該來不及調過來!

到時有了朐忍縣的倉儲,至少可以讓楚軍的後勤喘口氣……

江州的軍隊來不及支援的話,趙雲唯一擔心的,就是朐忍的守軍會不會過於堅定,一旦堅壁清野、搶割或是毀去尚未成熟的莊稼,甚至在破城時燒毀府庫的話,對於楚軍來說,絕不是好消息。

當然,從魚復縣的情況來看,如此剛烈的守軍,存在的幾率不是很大。

不過趙雲還是做足準備,特地沒有過於逼迫,沿途宣揚楚軍是仁義之師,並且提前便嘗試派人快馬趕到縣城說降……

之後……趙雲自己的也沒有想到——說降居然這麽容易?

朐忍縣令李異,也是巴郡士族出身,並不是後來參加夷陵之戰的那位吳國將領,只是同名。

當年劉焉新喪的時候,巴郡也是發生了士族叛亂——歷史上甘寧在當夠了水賊之後,回益州做官,也在這時參與了叛亂、甚至是主要發起者之一。

不過那次叛亂,很快被趙韙平定,亂軍余部逃遁入荊州,被劉表收容。

劉璋當時剛剛繼位,真的以為自己坐在益州府的主座上,就能夠統治益州,就地任命趙韙為“征東中郎將”,甚至有心以討逆之名、進擊劉表……

之後,趙韙這位和劉焉一起入蜀的老臣,狠狠抽了劉璋一巴掌——趙韙直接在巴郡也反了。

雖然最終同樣被益州府鎮壓,並且巴郡士族也拋棄了趙韙,將其斬首獻給劉璋,但是劉璋被澆了冷水之後,並沒有開始勵精圖治,而是徹底開始“佛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