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為(第2/2頁)

鄭度敢破罐子破摔,也是因為此時張松和劉璋在場……

如果鄧芝真的不吃這套,張松會給劉璋打眼色,之後劉璋只要輕斥鄭度一番,讓他先退出去,便可以轉移話題。

至於訓斥的理由?

就說是自己不願意百姓受苦就可以,還體現了蜀侯的仁義,今後傳出去對蜀侯的名聲也更加有利。

當然,真實原因,其實是蜀侯對益州,根本沒有那麽大約束力,畢竟……是軍閥都沒有徹底轉型成功的諸侯!

真的在整個西川,搞軍民一體、一切以拖住楚國為目標,甚至不惜將益州百姓和士族作為“代價”……怕是當場就有人要棄蜀投楚。

即使暫時控制住的一部分,之後也會不斷有“異心”產生。

劉璋如果投降楚國,至少還有一世清閑,但如果是亡於內亂,那就只能給蜀侯府殉葬……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劉備和諸葛亮匯合,到了攻略西川的最後階段時,鄭度就曾建議劉璋,大規模遷徙百姓到易守難攻的地方,將外面控制不了的糧倉全都燒掉,拖到劉備撐不住、自然退去……

這招當時聽得劉備和諸葛亮也是一身冷汗。

畢竟劉璋能不能做到且不說,一旦要賭的話,的確荊州軍可能先撐不住!

不過劉璋根本沒敢賭,而是直接投降。

鄧芝也看出了鄭度的色厲內荏,絲毫不像鄭度想象中好糊弄的年輕人那樣,做出驚訝、或是忌憚的神色,而是淡然對蜀侯說道:“蜀侯仁義之諸侯,豈會如此行事?若是真有此等不義之舉,我大楚天兵,又豈惜糧草……”

鄭度一拳打在空處,而劉璋則是頻頻看向張松,似乎是想要知道,自己要不要開口。

不過這時張松先一步開口道:“楚國如今之敵,在北而不在西,楚王貿然再次出兵西川,究竟意欲何為?鄧先生可否示下?”

張松也是看出了楚國仍無滅蜀的準備,否則……但凡劉璋剛烈一些,楚國都要陷在這裏至少三成兵力,屆時楚國定成天下諸侯之所望——不懷好意的那種。

只是張松在缺少重要信息的情況下,也猜不出楚國是要做什麽……

畢竟……

楚國只是想再拖兩三年,等時機成熟,就在海上“畢其功於一役”,並且一舉令魏國萎靡、同時震驚北地,現在……只是為了令人看起來不那麽懷疑,拿蜀國出出氣而已——這種事情張松怎麽可能猜得到?

在張松、在天下人的視角裏,渤海上原本完全在楚國一面的天平,正在漸漸倒向魏國好的吧?

甚至整個天下的形勢,如今都在漸漸倒向魏國好的吧?

張松懷疑現在漢室中的幾位“高人”,應該都在想要誘使楚國與魏國直接交戰了……

畢竟現在“誰都看得出”,楚國之所以有些頹勢,更多是因為和魏國之間隔著漢室諸侯,而直接與魏國沖突的地方,又都是在魏國更近的海域。

魏國表現出的侵略性,甚至令漢室有些不想再被動的為其藩障……

因為對楚國的不了解,尤其是對楚國在夷州、亶州的布置的不了解,對楚國的國力,他們還是有太多的小覷。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楚國哪怕沒有火炮真氣船、真的雙方使用相同的戰艦,也不可能敗給魏國……

畢竟魏國海軍沉沒一艘主艦,算是傷筋動骨,世家沉沒一艘主艦,基本意味著要退出海上利益的競爭,而楚國沉沒一艘主艦……將士的傷亡令人悲慟,但僅從戰艦角度來說,這都算是拉動了內需!

如果真的全面開戰,楚國在並不破壞任何國內工坊生態的情況下,就可以時時刻刻的有新戰艦下水——比戰鬥中被擊沉的速度更快的那種。

哪怕艦隊二換一,一年後也是魏國先壓榨得國內民眾大把的家破人亡,而楚國……還歡欣鼓舞的正完成新訂單。

這也是工業化後潛在好處——戰爭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前,不會脫離自身的“舒適區”,不像農業文明一樣,只要動刀、基本就離開了舒適區……

除非魏國能一口氣攻上楚國,否則怎麽可能是生產效率最高、並且還額外有“全天下”養著的楚國能拖?

甚至很難將楚國,逼出“戰爭損耗尚在拉動內需區間內”的舒適區,進入戰爭損害國力的階段……

除非正如張松所想,楚國真的三成國力被拖在益州,到時肯定各方諸侯都看準時機,令楚國陷入透支國力的苦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