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有劇本(第2/3頁)

其實當初白圖的並州狼騎、西涼鐵騎,也有一樣的困境,不過……在將軍府時代,白圖也迅速的發展出了真正的本土主力,繼而擺脫了對這些起家騎兵的依賴。

後來填充的騎兵,都是荊揚本土兵源。

至於曹魏現在的“主力”,都是來自於冀州——原本袁氏的地盤!

雖然很多地方,曹操已經經營了五六年,但畢竟沒有起家之地用著那麽順手。

這也是之所以曹操盯上了燕國的原因之一……

在原本的歷史上,公孫氏對於北方的超級霸主曹操來說,無疑只是弱小的地方軍閥,所以當他表現得順從、將袁氏兄弟的人頭送給曹操之後,曹操選擇暫時接納他作為自己的附庸。

直到後來公孫氏主動作亂,司馬懿才出馬平定了遼東。

然而現在情況顯然不同,魏國之前接納公孫氏作為附庸,還為其上表為燕侯,更多的是因為面對漢室的壓力,曹操著急想要拉幾個盟友——不再是因為“弱”而成為附庸,而是因為“比較強”,值得成為“附庸型盟友”!

這樣的關系,在漢末軍閥混戰時代,無疑是無法信任、尤其是曹操無法信任的。

畢竟當初他和袁紹就是這種關系。

而且對於現在的魏國來說,吞並公孫氏,對自己也有不小的補益。

尤其是公孫氏與楚國交易之後,積累日益強大,更重要的是,被人發現了遼東的潛力。

僅僅說那數千套板甲……那可是數千板甲騎兵!

哪怕這東西有其局限性,容易被針對,不過在正面戰場上的威力,卻毋庸置疑。

對於魏國來說,燕國雖然遠沒有自己強大,但卻已經初步具有在背後捅刀子的能力!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魏國明面上的打算,無非不就是搶占渤海?

如果能滅掉燕國,之後魏國完全可以從陸路,攻取扶余、攻取炒海鮮半島,到時候渤海的歸屬,還需要海軍來決定嗎?

整個環渤海的大陸,都是魏國的,楚國對渤海還能有什麽念想?

而對於劉備來說,從始至終,他都將曹操當做是最大的敵人——白圖是實現他的理想路上的最大絆腳石,但不是最大的“敵人”。

曹操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謂的盟約,不過是大家先定個調子,之後看看怎麽破壞盟約而已。

畢竟曹操和劉備之間,又沒有什麽必需品貿易,單純的一紙空文,哪有保障可言?

目前能空口白話的形成“可信力度”的諸侯,也只有白圖,畢竟人家還有些楚學包袱。

如果漢中之戰,漢室一切順利,劉備肯定會順勢北伐,無論能不能對魏國造成重創,至少不會讓曹操太好受!

劉備唯一擔心的是,漢中之戰是否真的會順利。

與此同時,劉備不知道的是,諸葛亮與關羽現在擔心的截然相反……

劉備收到燕侯的來信後,初步和大家一起認定了一下燕侯的智商,散會之後,簡雍特地找上了諸葛亮,甚至大大咧咧的邀請他同車——而且是自己去蹭諸葛亮的車!

對於簡雍這位以好感度著稱的“前輩”,諸葛亮自然不會嫌棄,算起來他這位所謂的軍師,論實權還未必比得上簡雍這位“老臣”。

“孔明之前在青州,和雲長倒是相處不錯,很是出乎我們的預料咯。”簡雍看似誇獎地說道。

之前諸葛亮的確去了青州一段時間,主要是為了安撫關羽,撫平下他躁動的心——否則關羽很可能已經與呂蒙開戰。

“亮年少學淺,不過是以謙恭為長罷了。”諸葛亮很謙虛地說道。

不過簡雍要說的,顯然不是這回事兒。

“不,孔明自然很好相處,不過關二哥……哈哈哈,連我都不大敢和他開玩笑的。”簡雍笑了笑說道。

“傲骨之人,自有傲氣。”諸葛亮捧了捧關羽。

見諸葛亮只是打官腔,簡雍也挑明道:“二哥平時和我也不苟言笑,不過……有什麽事情,還是會和我商量一下的……恩,雖然基本不會聽我的意見就是了。”

諸葛亮這才停下搖扇說道:“哦?那看來憲和老兄,應該是關將軍所信任之人了……憲和老兄覺得如何?”

簡雍見諸葛亮絲毫沒有慌張的樣子,仿佛篤定自己不會告訴劉備一樣,不由得無奈地說道:“孔明之謀,倒是夠險、也夠精,只是不告訴主公,這不大好吧?”

“憲和覺得主公會同意?”諸葛亮反問道。

“這個……”

“如果憲和沒有說服主公的把握,還一定要去稟報的話,那日後錯失良機,便都是憲和的錯!將來輪到魏國或者楚國的史官,來記錄歷史,亮一定告訴他們,將今日的對話寫進去。”諸葛亮有些兒戲、半是玩笑的威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