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鎮魏大將軍

“求乎上,得乎中”可以說是楚國在楚歷八年最好的寫照。

原本白圖是想要全滅魏國水軍,全面策動炒海鮮半島、以及北方被魏國門閥奴役的部落,同時利用海上運兵優勢,一路奇襲攻陷鄴城、打出“楚安魏侯”的招牌……

然而實際上顯然並沒有這麽成功!

三個目標中,只有第一個目標,完成度很高——魏國水軍的確被打得一蹶不振,連造船廠也大多被“清理”,楚國實現了對渤海的完全控制。

另外兩個目標上,以啟蒙部現在的成果,發動外族圍攻他們本來就咬牙切齒的魏國,倒是沒什麽難度。

不過……啟蒙部滲透的程度,在各個部族的高層中還不夠高,沒有完全控制的把握,為了避免釀成純粹的民族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無辜傷亡,白圖沒有進行這一步。

為了追求自身解放,與魏國門閥英勇戰鬥而死是死得其所,而為了發泄怒火,與北方的漢民打個你死我亡,就太冤了……

主要還是炒海鮮半島和三韓、扶余也好,北方的高句麗、東部鮮卑、烏桓也好,文明程度都出乎白圖預料的低,還是純粹奴隸制。

想要穩妥的發動這些力量,需要向對海外土著一樣,要麽更多的“啟蒙”部族高層,要麽將部落底層拉起來,總之不能任由作為奴隸主的首領“任性胡來”,否則發動的就只是北夷入侵而已,不夠添亂的。

現在魏國門閥無暇自顧,這些部族卻反而有不少都陷入了內亂。

畢竟直接的“外敵”消失之後,張口閉口都是楚學的家夥,在奴隸主們看來就很惹人嫌。

楚國自然是站在楚學擁護者一邊,不需要直接出兵,只需要一部分將領與裝備就可以,目前情況還不錯。

只是在真正整合完成之前,這部分潛在力量,楚國不會真正使用。

另外在登陸戰方面,打到鄴城已經沒什麽希望,不過打下了北方重鎮的南皮,對於楚國來說,也已經足以稱道。

南皮的堅墻,配合已經上墻的楚國利炮,還有渤海港、厭次港的輸血,哪怕南兵不善在北方、尤其是在冬季的北方作戰,魏國也很難拔掉這顆已經紮進去的“釘子”!

臘月初八,楚國正式宣布安魏侯在南皮上任,並且……於禁這時也被“送”回了金陵。

“外臣罪將於禁,拜見楚王。”

果然於禁只是戰場投降,而沒有投靠。

而且即使投靠……這種有明顯曹魏標簽,甚至家人也都在鄴城的將領,空口白牙的說投靠,白圖也不敢重用。

所以於禁在來到金陵之後,白圖也只是象征性的見了他。

“於將軍免禮,之前在南皮,將軍適時降楚,降低了雙方將士傷亡,何罪之有。”

“上未能報大王知遇之恩,下未能守境安民,不敢當楚王誇贊。”

從稱呼就能看出,於禁依舊以魏臣自居。

“你與魏王的知遇之恩我知道,守境也的確不怎麽樣,但安民……如果說未能安民,那就是沒能早些投降的過失吧。”白圖並不謙虛,也並不十分客氣。

畢竟他也知道,僅僅是將其俘虜,就想要徹底收服於禁,顯然不大可能。

果不其然……於禁只是想要白圖看在他減少了楚軍傷亡的份兒上,允許他“告老還鄉”。

“恩,雖然沒有改變戰局,但於將軍最後的命令,的確充滿人文關懷,之前抵抗天兵也只是各為其主……”

對此白圖倒是沒有拒絕,只是……

“於將軍想要在金陵告老,並非不可以,不過告老也有告老的流程……”

雖說夏侯淵或許會周濟一二,但白圖還是十分貼心的,將於禁封為鎮魏大將軍,無需領兵、授季將軍銜。

既然來了金陵,於禁可以選擇不領餉,可官職肯定是強行封了,並且……宣傳到南皮。

如此一來,南皮理論上就成了“安魏侯”曹丕與“鎮魏大將軍”於禁在堅守,只是實際上於禁不會離開金陵,曹丕也只是稍有自主能動性的吉祥物而已。

雖然誰都知道,所謂的安魏侯,只是楚國的傀儡,但除了名義上的便利,也是在給北方士族,一個重新站隊的機會。

令原本擔憂楚國攜南地士族北上後,會過度擠壓北方士族生存環境的世家,多了個“抱團死守”之外的考慮。

當然,這也僅是對“保守”的那部分世家勢力而言,至於已經轉變為“門閥”的部分,是不會有任何懷柔手段能收服的。

不過在毀滅的方式上,也大有講究,可以是楚國的外力鐵拳,也可以是北方士族內部的傾軋——據白圖所知,這次渤海大戰、以及後續的環渤海作戰之後,北方新生的門閥勢力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