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

且說馬超和孫策,帶著隴右群騎,東擊河套的時候,陸遜也統帥楚軍、總領北伐,在延津、白馬一帶,與魏軍交鋒!

因為馬超未降,故而楚國也只是提供了糧草,還有一些優質的刀槍、盔甲等等冷兵器、輕防具,真氣彈弩和火炮就別想了。

只有孫策帶的幾百人有這些……

兵器與輕甲對羌騎來說,的確是不小的提升,卻也算不上“換代”。

何況在孫策看來,直接換代也未必是好的——真氣與火器時代,在戰術、甚至戰略方面,都與冷兵器迥異。

真氣彈弩固然訓練成本很低,遠比弓箭簡單,不過這是指基層姬造士兵的“訓練成本低”,在戰術指揮上,可並不簡單,尤其還與以往的戰略構思、戰術指揮都截然不同,楚軍樞密院為此都是特地培訓過……

馬超自己都不懂,更別說是涼軍中作為數量主力的羌騎軍官,又能懂得什麽?

不過即便是楚國淘汰的冷兵器,對於原本羌騎來說,也是了不得的裝備升級!

為此孫策特地在戰場上,讓自己親衛連、以及帶著的一個炮兵連,在對敵時展示了一下楚國的作戰方式,也算是對馬超和羌人的“提醒”。

免得他們腦洞大開,以為人均裝備的鐵含量稍微多一些,就能和楚國炸翅兒……

馬超迅速平復隴右因為兵變而產生的一些內亂,並且廢除了韓遂的涼侯,被他爹馬騰封了“涼公”之後供了起來,自稱“雍涼王”,統帥西涼,準備向東進擊河套。

雖說馬騰被廢,只能在家裏養老,但是馬休、馬鐵依舊支持大哥……直氣得馬騰跳腳。

至於龐德等本身就是馬超的心腹、好友,立場就更不用說,之前在隴右為亂的,主要還是韓遂麾下的閻行。

不過還是被馬超擊敗,已經向東流竄,想來或是要投靠魏國、或是要投靠袁譚……

按說河套匈奴要比西涼的諸羌更強一些,河套的羌族大多也是被匈奴所奴役。

之前張飛在斷後時,勇殺匈奴的大汗呼廚泉,雖是大挫附從魏軍的匈奴人的士氣,但卻反而幫了魏國和袁譚的忙!

呼廚泉活著的時候,還勉強可以與魏國合作,至於袁譚……更是名義上與匈奴結盟,實際上是托庇於呼廚泉。

然而呼廚泉一死,魏國立刻收編了呼廚泉所部、南下的匈奴精銳。

袁譚也在河套,收降了大亂的各部匈奴,現在河套幾個主要的部族,都已經拜奉袁譚!

這也是為什麽陸遜之前在得知此事之後,對張飛的怨念更重了幾分——呼廚泉死的不是時候。

不過好在呼廚泉之前的確帶走了不少精銳,雖說本來也準備,從河套出奇兵禍亂西涼,所以不算傾巢而出,但終究不比之前勢大。

只是因為被袁譚收降,原本一盤散沙、而且戰術耿直的河套匈奴,也多了幾分威脅。

而且從諸羌來說,內部也分成不少族群,並不是西涼的羌騎一來,河套的羌騎就紛紛喜迎同胞、給萬惡的匈奴人反戈一擊……而是照樣被匈奴裹挾著與涼軍交戰!

涼軍唯一的優勢是,對方的裝備很差——袁譚也窮得很,魏國更不可能支援袁譚什麽兵器。

河套的你爭我奪,只要不是大分勝負,便對楚魏之爭影響不大。

真正的主戰場,延津、白馬一帶,魏軍延黃河而守,楚軍則是多面開花的進擊……

這裏的地形,魏軍應該很熟,畢竟當初曹操北上的時候,就是在此與袁紹決戰!

只是令曹操郁悶的是,當初在南邊,他是等著袁紹打過來,進行防守反擊,現在自己坐在北邊,卻依舊只有嚴防死守的份兒。

和在襄陽的白圖一樣,曹操在鄴城,也時刻做好了親赴前線的準備。

對於楚國來說,只要前軍能渡過黃河,則可以轉向全面北伐,自然白圖會親自坐鎮督軍。

而對於魏國來說,如果楚國成功渡河,則要抉擇一番,是與楚國決戰,還是暫避鋒芒——如果選擇後者,就必須從鄴城遷都,往易京、甚至往遼東遷走……

曹操早早就決定,一旦楚軍北上,便利用地利與其決戰,絕不再北遷一步。

平原地帶,有騎兵的加成,冷兵器的弱勢還能小一些。

至於更往北遷?曹操已經不做此念想!

遼東本就歸魏不久,加之從前豪門世家多在炒海鮮半島掠人,對遼東的影響本就很大。

之前曹操病重、曹植主政的時候,遼東就被侵蝕成了激進世家的大本營——之前有公孫氏打壓,加上歷史原因,遼東當地士族影響力普遍不強,沒有構成什麽牽制。

同理,與烏桓、鮮卑接壤的北方,也多是如此,反而只有河北一帶,才是曹操的真正能夠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