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東國大名齊聚!(第2/3頁)

“本將軍之軍勢,自成中軍!”

“準備進攻!”

織田信長下達總攻令。

織田信長因為巖屋城合戰沒有取到預想之中的戰果,所以重新分配大名,調整部署。

這一次,他按照東國、西國大名來劃分軍團,組建東軍、西軍!

而實力相當於幾個大名的織田信長與海上同盟的火龍軍團,組成中堅!

按照織田信長的計劃,這一次的攻勢,他的中軍承擔來自夏軍的主要壓力。

西國大名,島津家、大友家、龍造寺家、毛利家先後參與元寇防壘防守戰、巖屋城合戰,受到重創,所以這一次的主攻方向是東國大名組成的東軍!

德川家、武田家、上杉家、北條家,都是東國的大領主。

“此次,必須取勝!”

織田信長按刀,鬥志高昂。

夏帝離開九州島,織田信長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各個大名因為織田信長下達的總攻令,緊急調遣兵馬,籌劃攻勢。

東國大名們聚首,德川家康、上杉謙信、北條氏政、武田忠義、伊達政宗、佐竹義重、南部晴政、真田昌幸等東國大名臉色凝重。

除此以外,還有最上義光、蘆名盛隆、宇都宮國綱等後來的大名。

一些弱小的大名,可能只帶了千余人前來九州島。

大夏王朝攻打九州島,無疑驚動了整個東瀛,不管是大名還是小名,全部收到九州征討令,前來集結。

倭軍之中還有來自呂宋島的仆從軍,以壯聲勢。

大夏王朝以高麗國為仆從軍,東瀛大名們在征討呂宋島以後,以呂宋人為仆從軍。

“此次東軍,由‘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擔任主將,諸位可有意見?”

德川家康作為信長的盟友,在監督東軍,推舉上杉謙信為東軍主將。

“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還真是狡猾,上杉謙信在武田信玄死後,已經是東國最能打的大名。德川家康推舉上杉謙信為主將,上杉家不得不充當主力,既可以重創夏軍,又可以保存德川家的實力。”

武田忠義有資格繼承武田信玄的能力,已經看出了德川家康的想法。

“武運在天,鎧甲在前,功勛在足,求生得死,向死而生。在我臨死之前,盡一份力。”

上杉謙信臉色蒼白,氣色並不好看。

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為戰國龍虎,武田信玄在多年征戰中病亡,而上杉謙信也時日無多。

所以,盡管看出了老烏龜德川家康的意圖,但上杉謙信沒有拒絕。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與天下最強大的軍團交手,此生無憾。

獨眼龍政宗在與楚武軍團的交戰中,被立花訚千代用太刀“雷切”重創,身上纏著紗布:“夏帝雖然不在九州島,但我懷疑大夏王朝的皇太子,就在夏軍修建的新城。如果可以將其活捉,或許可以逼迫夏軍拆毀新城,離開九州島。”

“大夏王朝的皇太子能力如何?”

“高於常人,在他的年紀,或許已經相當了得。但在他成長起來之前,與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

伊達政宗還不知道楚武得到加強,他以巖屋城之戰時楚武的表現,推斷楚武的能力。

然而,現在的楚武用新特性取代舊特性,等級提升以後,已經沒有那麽容易對付。

“如果有機會,則將其活捉。”

德川家康、北條氏康、佐竹義重、南部晴政、真田昌幸等大名全部默許了伊達政宗的提議。

德川家康說道:“想要活捉大夏王朝的皇太子,必須要有萬人敵之勇。我這裏有本多忠勝。”

真田昌幸的眼神余光看向自己的兒子真田幸村:“吾子可一戰。”

伊達政宗的背後站著一人:“我高橋統虎,必定要討取大夏皇子!”

高橋統虎的未婚妻立花訚千代被楚武搶走,耿耿於懷。

德川家康的營地,大名德川家康回營。

東瀛戰國,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兩個大名龍爭虎鬥,號稱甲斐之虎、越後之龍;後來,織田信長崛起,天下布武;本能寺之變,即將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被叛將明智光秀殺害;羽柴秀吉繼承織田信長的地盤,平定亂世,出征朝鮮,與大明交戰不利,病亡。

但戰國時代的最後贏家,江戶時代的開創者,是一直熬死了所有強者的德川家康。

這就相當於東漢末年,劉備、曹操、孫權、袁紹、公孫瓚一群諸侯打了半天,結果最後讓司馬懿上位一樣……

這也是東瀛對三國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某種意義上非常相似。

德川家康披上盔甲,猛將本多忠勝手握蜻蛉切,跟在德川家康左右,盔甲的鐵片不時撞擊,發出響聲。

“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一身赤甲,來見德川家康:“主公,井伊赤備隊在巖屋城合戰後,尚有30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