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更深度的絕望(第2/3頁)

其頻響範圍的變化幅度之大,銜接過渡的過程之精細,完全超乎了陳鋒這個“頂級音樂人”的認知。

它的變化並未按照人類的音調而定,沒有明顯的升key降key,甚至壓根沒有key,也沒有ABCDE的音高音低。

其遞進與變化時的頻率變化,並不能準確的用具體多少赫茲來形容。

假如一定要以赫茲來衡量。

以某一秒鐘為時間節點,在這一秒之前,頻率是255Hz,這一秒後,頻率是257Hz。

變化的過程是將一秒時間無限分割成無限多個刹那,在這無限多個刹那中,頻率發生了無限次數的變化,遞進了無限多次的小數點後無限位數的細小單位。

從點對點的角度看,就是簡單的255Hz到257Hz,但如果要去探究其細節,便根本無法估量。

在這簡單的一首樂曲中,充斥了太多的無限。

陳鋒佩戴的耳機並不能精準的表達出這樣龐大的信息量,是簡化了同樣無限倍之後的簡單詮釋,但幸運的是陳鋒作為人類,擁有無限的想象力,他又是個音樂人,所以即便耳朵裏聽不到這麽大的信息量,心中卻能構想與腦補出來。

此外其音色也是陳鋒從未接觸過的。

這似乎是來自大自然裏的聲音,但找不到任何參照物,似乎將所有聲音凝聚融合到了一起。

現在讓陳鋒去彈奏它,陳鋒做不到,他甚至沒辦法寫出曲譜。

陳鋒真正的收獲,是他捕捉到了這首漫長樂章的來源。

其內在韻律變化,的確脫胎自《地球之音》裏的所有樂曲。

並非單純的線性疊加,而是讓每一個刹那,都蘊含了二十七首古典樂的所有的特征。

其律動覆蓋了地球人的人文思維,其音質又覆蓋了地球大自然的律動,綜合到一起,便形成了這堪稱絕對控制的樂章,可以用極其隱蔽的方式,與主宰人類思維的大腦形成共振。

是的,這首歌捕捉的,正是所有古典歌曲中用來控制人心的那部分。

音樂有兩面性,其中一面,可以被命名為“控制”。

所謂控制的定義,就是用音樂從外部去操控一個人的情緒甚至想法。

譬如一個原本低落的人聽到歡快的樂曲時,依然會下意識的咧嘴微笑。

一個原本嘻嘻哈哈的人,驟然聽到首悲傷到痛徹心扉的樂章時,依然會眼眶微微濕潤。

這,就是音樂中屬於“控制”的那面。

通過音樂來控制一個人並非奇聞怪談。

早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就有明確結論,通過音樂來做到心理暗示,操控人去做事並非不可能。

又比如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狂人希某某,他對古典樂的運用便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他一面揚起屠刀,另一面又在他的國民中推廣古典樂,利用音樂來粉飾自己的暴行,讓人忘了他的殘忍,只記住了他的復興壯志。

美國作家苔絲格裏森創作的懸疑小說《焚曲》,便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女主角的女兒在聽到了百年前的小提琴協奏曲之後,一再的做出傷害女主角的事情。

故事雖然憑空杜撰,但心理學的研究卻有理有據。

這首入侵者送給人類的《世外之歌》,便正是把《地球之音》中所有的古典樂裏偏向於控制的那面,發揮得登峰造極。

既然找到了根源,那麽陳鋒就能開始去想應對的方法了。

就在此時,他卻渾身一震,扭頭看向前方。

那裏依然虛無。

他直覺的感到某種變化正在發生。

陳鋒的湛藍星辰猛然變形為狙擊形態,一枚中子子彈被他發射了出去。

子彈依然在他身側不足一米的距離外分解為基本粒子。

肉眼看起來與先前一模一樣,但他內心深處的感知上,這半米余的距離,卻又仿佛無比的遙遠。

陳鋒的頭盔裏同步出太空艦上模擬計算出的粒子彌散霧的情況,那霧在他眼前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飛快遠離。

或許一刹那,就穿越了一光年,只在虛無的宇宙空間裏,留下一條長長的屬於能量輻射的痕跡。

陳鋒的耳朵裏響起依然在太空艦裏的歐青嵐的大喊。

“入侵者屏障正在飛快的往後退卻。不對,是我們的空間正在被拉長!”

陳鋒根本聽不懂歐青嵐在說什麽。

自己不還好好的嗎?

虛無的宇宙空間怎麽能被拉長?

“不,是太陽系的空間正在恢復成它本來應該的樣子。在這五百年裏,我們整個太陽系一直不斷的在被入侵者屏障壓縮!”

“什麽?”

三分鐘後。

陳鋒看到了遠處地球附近的亮光。

百萬艦隊頃刻間灰飛煙滅。

陳鋒看了看頭盔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