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螻蟻巢穴,遊子歸鄉

此時人類的量子信息監控網絡才剛完成重建,正在調試中,只能掃描三分之一光年的範圍。

這支棱艦艦隊的行蹤被捕捉到時,距離太陽系的邊緣已經只剩不足四分之一光年。

對方並未如同球型戰艦那般跨越空間突兀出現,而是早早在宇宙中顯現出形態,然後一截一截的順著曲率引力線網絡往前跳躍。

可以將這跳躍命名為中程折躍,每次跳躍往前推進的距離大約是0.005光年,平均每秒跳躍一次。

所以棱艦艦隊抵達太陽穹頂的邊緣,大約還有50秒。

在這50秒內,陳鋒一邊快速重新適應星鋒巨像的操控與性能,一邊在腦子裏信馬由韁的想了很多。

他努力想掏空思維,保持絕對冷靜,但他做不到。

他終究是人,不是機器。

復眼文明滅亡地球文明的心思有多堅定,他已經不需要再向自己強調了。

他的仇恨起初源自困惑,然後生根發芽於對宇宙規則的理解,再到現在,已是有些坦然。

陳鋒下意識回想起自己曾與鐘蕾討論過的,有毒的螞蟻咬死象的論調。

現在他有了些新的看法。

假定宇宙之外的一切都不存在,宇宙只是太陽和地球。

那麽地球的生態環境就代表了整個宇宙。

在地球上,人類可能產生同理心的最小生物是什麽?

必然是人類的肉眼可見,且能基本分辨出其生理特征的動物。

正是螞蟻和螻蛄,統稱螻蟻。

在所有微小型動物中,人類注視螻蟻的時間最長,因為螻蟻而發散的思維最多。

那些流傳甚廣且源遠流長古代諺語和成語典故便是證明。

螻蟻尚且苟且偷生。

千裏之堤潰於蟻茓。

願付平生螻蟻力,啟開莘莘學子心。

道不可測兮,無所休息;天不可運籌兮,人為螻蟻。

螻蟻撼於鐵柱。

蟻多咬死象。

螻蟻命何輕。

螻蟻衰齡不足贖,淚如飛雪空沾裳。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在網絡文學不斷興起,人類甚至可以用顯微鏡看到水熊蟲與H39的時代中,網絡作者們遣詞造句也總鐘愛“小小螻蟻,安敢……”的句式。

陳鋒與鐘蕾的討論,也圍繞螻蟻而展開。

螻蟻既是人類對自己的自嘲,又代表了某種無限遠大的向往。

在這些古語中既有警惕,又有佩服,更有輕蔑。

文人墨客為何總與螻蟻過不去?

當然不是閑著沒事幹,而是因為螻蟻既渺小脆弱,卻又真能給人類造成不大不小的困擾。

看似不可一世的人類和其他大型生物在死後,卻既會便宜螻蟻,又會便宜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因為人類的眼睛看不清微生物啃噬屍體的模樣,所以不覺得厭惡,但如果看到螻蟻蒼蠅之類的群體蓋滿屍體,則會既惡心恐懼,又充滿憤怒。

但是,螻蟻在地球上就不該有生存的資格?

當然該有。

它依然是地球“宇宙”的生態循環的一部分。

並且,螞蟻雖然弱小,誰都能輕易捏死,但千萬年過去了,無論人類的影響範圍有多廣,螞蟻的物種種群數量並未明顯減少,依然無處不在,活得很好。

明明人類、大象、老虎、食蟻獸,甚至一條狗都能給螞蟻種群造成滅頂之災,更不用說暴雨和森林大火之類的真正末日,地球的環境對螞蟻應該是危機四伏的,但事實就是,絕大多數螞蟻都能安然度完一生。

部分螞蟻種群還能在平靜祥和中延續幾十上百甚至上千個世代。

地球上最早的螞蟻種群甚至能追溯至一億年前。

在這億年時間裏,一種又一種看似強大的大型物種滅亡了,螞蟻這既渺小又堅強的物種依然以龐大的數量屹立在地球之上。

那麽,到底誰更脆弱?

為什麽渺小脆弱的螞蟻如此頑強?

僅僅是因為龐大的數量基數?

顯然不是,螞蟻的優勢在於其超高的繁殖能力和“短暫”的壽命。

是的,壽命短暫也是優勢。

螞蟻通常分三類,蟻後、兵蟻和工蟻。

其中工蟻數量最大,也最常見。

因為亞屬種類的不同,工蟻壽命從數天至幾年不等。

大部分工蟻的壽命都在十周左右,兩個月多點。

螞蟻“自以為”的漫長一生,對人類與大型動物而言只不過彈指一揮。

螞蟻的壽命太短,都等不到遭逢大難當個冤死鬼,自己就壽終正寢了。

所以,大部分螞蟻還真就是幸福又安詳的走完一生,也是真的不怕死。

然而地球並不能代表宇宙,並且地球之於宇宙的比例差距,遠大於蟻茓之於地球。

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甚至不及螞蟻之於地球的億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