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完美邏輯推演與早點死

2760年,這組不歸者自巴納德星系最邊緣處的行星出發,到2950年時已前進到距離太陽系近160光年的遙遠深空。

他們發現了一顆孤獨的漂浮在宇宙中,不圍繞任何恒星公轉的小行星。

著陸後,探測器開始持續不斷的收到呈明顯規律的電磁波信號。

通過長達數年的研究,不歸者發現那顆小行星竟是個悠久古老的巖石生命。

這巖石生命至少已有二十億年的壽命。

巖石生命的意識孤獨的誕生在融合部分金屬的巖石結構中,以一種完全不符合地球人的認知邏輯,也完全不符合地球對生命的定義的方式存在著。

其主體意識並非碳基生命的大腦中構建的完整邏輯,它體內沒有神經元和神經的存在。

但奇妙的是,組成這枚小行星的質子、中子,乃至於原子和分子的龐大結構形成了一個奇妙的整體。

電子和離子遊離其間,以緩慢的速度傳遞信息,並形成閉合循環,組成了一個與碳基生命相似,但卻又截然不同的龐大慢速智慧。

碳基生命,尤其是人類,依靠帶電離子的流動傳遞信息,依靠改變神經元細胞微管結構內的磷原子量子變化產生意識和貯存記憶。

巖石生命依靠規模更龐大,但反應速度更緩慢的低速化學反應傳遞信息,同樣依靠其內部種類繁復的各種化合物中的量子坍塌變化產生意識與記憶。

一切的前提條件,是在分母無限大的偶然中,這顆小行星內的量子變化形成了規律,組合為一個整體。

它誕生的過程太偶然。

它沒有同類。

哪怕宇宙中真有別的巖石生命,與它也並非同族。

通常情況下,它的思維速度很慢,人類的一生對他而言或許只是一次短暫的回憶。

它並不聰明,沒有任何發明創造,甚至連文明等級都沒有。

但它依然真正的“活著”。

它能不斷的記憶和重復一些簡單的信息。

信息在被它記憶下來後,又會隨著它的“衰老”以緩慢的速度被遺忘。

當所有記憶都被遺忘時,就代表它已經“死”了。

當時壽命只剩十余年的二十余名不歸者本沒有機會讀完它的訊息。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當人類接觸到它時,它也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它體內的引力效應開始生效,原本永不停滯的量子坍塌正因粒子沉降而逐漸停滯。

當一切陷入沉寂後,它將會變成顆真正的宇宙巖石,可能會在無數年後被某恒星或者行星捕捉。

作為見證了二十億年歲月的孤獨生命,它可能終究有些不甘。

同時也正因為量子態逐漸趨於沉降,反倒讓它體內的小規模坍塌頻率加快了無數倍。

它的思維變快了,開始能用一年的時間釋放出一段長度大約半小時的影像信號。

電磁波信號是它想傳達給人類的最後影像。

不歸者們在陸續衰老死亡之前,最終破譯了這段信息,那是段極度宏大的宇宙空間立體投影。

它給人類講了一段故事。

故事的內容是一場發生在百萬年前的戰爭。

戰爭持續了數千年,交戰雙方時不時的消失又重現。

巖石生命的一生當然不只見識過這段視頻中的景象,但更久遠的事情它早已忘記。

並且,在它的意識中,自己“前半生”漫長的十九億多年所經歷的一切,只有無盡的孤獨與絕對的無聊,直到生命的最後這一百萬年,它眼前的一切才經歷過這樣波瀾壯闊的變化。

這段持續數千年的見聞,是它心中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哪怕即將死亡,它也希望自己的財富能流傳下去。

巖石生命將數千年時光壓縮成了一段僅有半個小時的視頻,給破譯工作造成極大難度。

但不歸者最終還是成功了。

交戰雙方正是迷族與復眼者。

當時復眼者的戰艦並非如今的棱形結構,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型球體,數量正好一百萬個。

復眼文明一開始就占據上風。

隨著戰爭進程的深入,復眼文明的戰艦形態逐漸改變,性能持續提高。

這代表迷族的科技正在被消化吸收。

最終,這場戰爭停止了。

巖石生命的記憶裏再未爆發過一次同等烈度的對抗。

此時復眼文明的百萬戰艦已然全部轉化為棱形結構。

一百萬這個數量很微妙。

因為陳鋒從戰場情報裏看到的,此時擺在他面前的棱形戰艦的準確數量是999996個。

少了的四個,應該就是球型戰艦的操控者,分別負責一個銀河系九十度扇形區域的巡邏任務。

這既詭異又恐怖。

意味著百萬年來,復眼入侵者的真實人數數量從未減少,也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