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讓專業的我來(第2/3頁)

陳鋒並不確定迷族艦船在人類誕生與演變的過程中是否發揮什麽重要作用。

但未來的科研人員普遍認為,迷族艦船只是很堅定的扮演了純粹觀察者的角色,俗稱什麽事都沒做。

艦船的供能則主要依賴撐開的太陽能光翼。

百萬年前,迷族文明被迫卷入了與復眼文明的慘烈戰爭,並最終戰敗滅亡。

自此,這艘雙軸艦船就與迷族主控電腦失去聯系,成了無主之物。

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地球便已經進入了復眼文明的視野。

但當時的人類還只是剛學會收集山火的直立猿,地球處於徹底的文明真空,就連被圈養的價值都沒有。

不過雙軸艦船雖然失去了操控者,但其智腦依然忠實的執行著觀察指令。

1947年,雙軸艦船應該按照原定計劃離開地球,返回迷族基地。

它悄然鉆往地面,並上浮至大氣層中,同時通過高頻量子網絡向母星或者基地發送信號,等待定位牽引。

變故發生了。

它沒有等到母星或基地的信號,同時又在夜間遭遇了極端雷電氣候。

因為長達千萬年的地底潛伏,艦船的能源本就不足,在被雷電多次命中後,又被雷電多次命中,自動激發護盾,最終導致供能不足。

它開始按照預定的自我保護程序準備返回地球地面,同時撐開太陽能光翼以利用夜間微光充能,並將在第二天白天時重新升空以脫離大氣層。

但黑天鵝效應繼續生效,在下落的過程中,它被防空導彈集中了。

如果護盾能源充足,這防空導彈的破壞力就連給它撓癢癢都不配。

然而此時的它剛好因能源不足而失去了護盾。

導彈擊毀了它的太陽能光翼,並直接導致其墜落在羅斯維爾市,然後被聯邦軍隊“捕獲”。

這便是陳鋒從一千年後看到的關於世界知名的“羅斯維爾事件”的全部解析,並附加上他本人對迷族的了解而新增的推測,最終得出的分析結論。

陳大師認為,這基本符合事實了。

一邊聊著,眾人走到雙軸艦船下方。

陳鋒看著艦船乘員艙打開的大門,難得的誇贊了一句,“還挺不錯,難怪你們知道裏面沒武器系統。對了,這門是怎麽打開的?”

門德爾松略尷尬地說道:“在一場核試驗中炸開的。當時這扇門損壞很嚴重,但還是自行修復了。不過打開與關閉都屬於它的常態,所以我們就一直開著。萬一不小心關掉的話,恐怕得再炸一次。”

陳鋒白眼狂翻,很想給門德爾松比個大拇指。

你們夠狠,也不怕炸沒了。

好吧他終於知道了一千年後的史料裏也沒能查出的秘辛了。

核試驗開門。

可以,很秀。

想來肯定是這事太丟人,所以才沒存下任何紙質文档,只被口口相傳吧。

“行吧。如果迷族艦船裏的人工智能因為能源耗盡而徹底關閉並自毀資料,那你們這一炸肯定要立大功。”

門德爾松老臉更紅。

伊倫特別擅長捕獲陳鋒話語裏的信息,趕緊問道:“迷族?”

陳鋒輕咳一聲,“我們不了解的外星種族,就像一道謎題,所以我剛給對方起了個名字叫迷族,怎麽樣?”

伊倫和門德爾松同時點頭,“很棒。”

助手甚至趕緊拿出紙筆來寫下“迷族”這個名字。

幾人進入艙內。

墻體結構是銀白色的金屬,摸上去有種絲質的清涼感。

門德爾松介紹著:“這種金屬真不可思議,它就像有生命。”

陳鋒笑了笑,不置可否。

假如裏面的人工智能還“活”著,那某種意義上這艘船還真算個生命。

艙內空間很狹窄緊湊,也沒有什麽生活區,全部是充斥了各種一體設備的工作間。

工作間的門很狹窄,高僅半米,寬僅二十余厘米,顯然不是留給人進的,倒像是個工業設備上常見的檢修口。

陳鋒知道這是為什麽。

其實在迷族艦船的乘員艙下方,還有一個裝滿了各種型號機器人的儲物倉。

如果功能間裏的設備出了問題,需要人工休整,迷族應該會通過腦波直連操控這些機器人鉆進去,實施半人工半智能化的修復。

然而尷尬的二十一世紀學者們炸不開儲物倉的門,所以壓根不知道。

他們總不能直接在艦船內部搞試驗吧,那也太那啥了。

往裏走一截,眾人附身下去,鉆過一個小小的門洞,終於進到駕駛艙。

迷族艦船的駕駛艙與人類艦船的駕駛艙截然不同,根本沒有可視視界。

後世的技術人員分析可能是迷族身體的視力成像機制與人類不同。

人類對肉眼觀察始終保持高度依賴性,迷族則更迷信攝像頭,又或者監測儀器提供的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