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和我一起改變世界吧

有了新的話題,並且還是自己最感興趣的新型影像技術,詹姆斯也不和陳鋒聊劇本了,而是就著陳鋒口中的新技術展開來。

陳鋒倒也不吹牛,差不多照著記憶把第一代自馴化引擎的性能如實描述了一番。

“迪亞茲你看過我在《狂人猜想集2.0》中提到的量子計算編程思路沒?”

“看過。”

“所謂自馴化引擎的核心框架,正建立在量子編程的基礎上。迪亞茲你不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從業人員,所以我無法與你仔細講解。你只需要知道,我所搭建的程序核心酷似我們人體的DNA。數據就是其養分,它能自動捕捉所需數據,圍繞核心不斷復制並定向運算分裂,以獲得越來越強的模擬渲染能力,由這引擎架構的虛擬現實,將會越來越以假亂真。”

詹姆斯·迪亞茲仔細品了一下陳鋒的話,莫名的有些毛骨悚然。

畢竟是科幻電影巨擘,代表作裏就有《終極者》這樣的人工智能叛變題材,他立馬問道:“那這樣豈不是會誕生擁有自我意識的超級人工智能嗎?這會不會……太危險?”

陳鋒微笑著搖頭,睜眼說瞎話,一半真一半假地說道:“數據終究是數據,芯片CPU終究是芯片。人工智能的運算建立在始終有規律的計算機運算核心裏,其隨機性永遠趕不上人類大腦的量子坍塌。人工智能不會產生真正自由的思想,所以你的擔心屬於多慮。”

詹姆斯:“但始終會有些風險?”

見蒙混不過去,陳鋒索性說道:“火焰可能燒死人,可能燒毀房屋,可能導致森林大火,但如果原始人不主動去掌控火焰,人類的平均壽命能突破二十歲嗎?中國有句話,不能諱疾忌醫。風險永遠存在,但我們可以因為畏懼風險就放棄進步嗎?又比如核彈,現在你認為核彈為我們的文明帶來了倒退還是進步?”

詹姆斯給這問題問住了,“如果不爆發失控的戰爭,核彈存在的意義其實是進步。”

“這就對了。”陳鋒攤手,“你是否也有過一種錯覺?為何在二十世紀的初期,我們的大科學家層出不窮。到了現在的二十一世紀,雖然科技依然在進步,每年依然能有一批人拿下諾貝爾獎,但我們卻能明顯感覺到,可以給世界帶來質變的人變少了。令世人崇拜的科學家仿佛變成了稀缺物品,如同當年的愛因斯坦、費米、馮·諾依曼、錢學森這樣的學術偶像越來越少,真的只是因為普通人接觸到的娛樂文化過多,對學術的追求減弱了嗎?”

詹姆斯想了想,“有一定原因,但本質問題卻還是在於,科學家創造的東西一是距離普通人生活太遠,二是不能如當年一般,每一次往前走,都能肉眼可見的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的科學觀。”

陳鋒點頭,“是的,你想知道原因嗎?知道嗎?”

詹姆斯·迪亞茲重重的喝了口咖啡,“是因為隨著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知越來越深入,每一次往前邁進需要完成的計算量越來越大,我們的運算能力進步拖了我們的思想的後腿。所以我們不能再輕易創造質變,只能一點點的用量變累積成質變?”

陳鋒笑了,“是的。”

“但這個問題在今年被解決了,陳先生您正在改變世界。”

陳鋒:“不要在意那些細節。我和普通的科學家沒有可比性。”

“是的,您不可復制。”

“咳咳。”陳鋒臉微紅,“總之,我們明知道人工智能可能是毒藥,可能是飲鴆止渴,也可能會帶來智能戰爭這種未來末日。但如果人類不想等到耗盡太陽系內的資源後慢慢絕望的困死在星空下,人類便必須親手創造出能夠替代我們完成大量運算的人工智能,將其視為我們的子文明,並與其合作。”

“我舉個例子,我們的宇宙飛船想飛躍太陽系與比鄰星系間的空曠地帶,需要穿越四光年的距離。假定我們能在一百年制造出可以達到十分之一光速的宇宙飛船,其實還不夠。”

“你應該知道宇宙中一粒細小的微塵在如此高速下撞擊到飛船上的力量有多大?我們甚至連安全的穿越柯伊伯小行星帶都做不到。所以,除了精準的操控引擎,隨時調整行進方向,並且對前進路線做出完美預演運算外,我們還必須在艦船的前段構建出足夠強大的逆磁場護盾,以保護我們的飛船。”

“一艘能高速且安全飛出太陽系的飛船所需要的運算能力,至少相當於現在全人類所有超級電腦算力總和的一萬倍。我們不靠量子運算和人工智能,還能靠什麽?用人腦嗎?不可能啊。”

詹姆斯·迪亞茲漸漸懂了陳鋒的意圖,“所以您的這個自馴化特效渲染引擎,表面看起來是為了新時代的電影特效,其實是為了真正掀起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算法的未來?您是要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