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更孤獨的等待(第2/5頁)

但自然間並非無光,他的視野反倒變好了。

密密麻麻的異養型樹林間,正漂浮著無數瑩瑩光輝,都是各種各樣可以散發光芒的昆蟲。

這些昆蟲各自追逐流光,時而匯聚,時而散開,又時而如同銀河橫亙天空般在樹木間穿行。

畫面看起來如夢似幻,仿佛置身仙境。

一些靠吞食蟲子為生的小型鳥類時不時閃電般劃過,熒光昆蟲帶出的空中河流驟然缺掉一塊。

陳鋒並未開燈,早已戴上了模擬頭盔,靠著利用超聲反饋原理成像的投影分辨方位。

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調查,一路轟殺躲避不開的動物,再時不時的收集一些生物電池。

山嶺中地形復雜,動植物密度極高,信息量大得令人發指。

並且,即便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如同腳印或者野炊的余燼之類的,在大量動物高頻率高強度的活動影響之下,根本不能保存多長時間。

以這些動物的能力強度,陳鋒估摸著沒有裝備的普通銀河戰士在這裏也活不過三天。

謝爾蓋的秘密基地既然能藏匿近五百年,肯定不會傻乎乎明擺在地上,想找到,那還得慢工出細活。

陳鋒沒做白日夢,沒傻乎乎的想著能一蹴而就,做好了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就此在這山谷中住下。

時光荏苒,眨眼又是三月過去。

在這三個月裏,陳鋒把哈默斯利嶺上上下下犁地犁了十余遍。

他的數據庫裏裝滿了龐大冗雜的信息,精確到山脈中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個昆蟲,每一個動物。

他也能對動植物的一切動態進行模擬預測,甚至精確到這些植物在何時生根發芽,將會在何時凋零。

他還利用引力波探測儀完成了完整的地形模擬,下探到地下三公裏的程度。

在地下三公裏的範圍內,地殼中的土巖流動能精確到以克為單位的模塊內。

無數個細小模塊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如同洋流的模擬建模。

另外,雖然引力波探測器對地下的準確掃描只能下探到最多五公裏的程度,但陳鋒又掃蕩全球,拼裝出了些科技水平沒那麽高,精度沒那麽準確的常規地質勘探設備。

設備類型包括物探化探、槽深、鉆探、大型地球物理勘探設備等等。

在地質模擬建模領域,以物法勘探為主,物法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總之就是有什麽手段,陳鋒就上什麽手段,不求絕對精確,只圖用更多檢測手段去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數據。

所以他手中掌握的地質數據依然下探到了地下十八公裏的程度,只不過地下三公裏的範圍是第七條時間線三十一世紀的科技水平,三公裏到十公裏則是二十五世紀的水平,十公裏到十八公裏則是二十二世紀初的水平了。

如此龐大的數據量,讓他專門擴建的超大數據存儲庫都快裝不下。

繼續強化收集也沒有意義,在3020年9月3日這天,他的掃蕩行動正式宣告停止。

以他當前掌握的算力,根本無法把這些數據轉化成人眼可看的畫面。

卡機能卡到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隨便轉個視角,都能讓想起當年用08年的電腦打開19年的QQ時被支配的恐懼。

所以他又寫了個算法程序,全部交給服務器在後台演算。

至於他自己,則又開始制作芯片,一塊一塊的往服務器裏面懟。

距離3020年10月27日不足六十天,陳鋒的緊迫感越來越強了。

到如今他已經初步完成新型宇航級飛船的搭建,就放在漢州郊區。

飛船長約五千米,高一千一百米,寬兩千米,形態為傳統的紡錘形。

不是他不想要三角尖錐艦船或者雪花艦,而是以他的能耐,實在只能勉強設計出紡錘形的穩固類曲率薄膜層。

要讓他整出別的形狀,又或是可以完美貼合覆蓋在艦船表層的結構,那是要了他的命。

飛船被命名為晨風二號。

二號搭載了兩套沒有智能輔助的高性能類曲率大型引擎,以及一套也缺智能算法支撐的力場護盾發生器,一整套手工打造的大型生物電池供能系統,一套沒有芯片無法準確穩定控制能量轉化的類戴森膜太陽光翼,以及數百種涉及到科研與生產方面的中小型設備。

陳鋒在裏面還擺放了一大堆沒芯片,但其他部件基本完整的各型各色各個時代的機器人。

整個地球上,超過60%的能用的具備一定科技含量的零部件都已被他收集到晨風二號旁邊的八個大倉庫裏。

其中大約70%已被拼裝成了不同的東西塞進了二號。

理論上,當晨風二號飛出柯伊伯小行星帶後,能在宇宙中持續加速,將能在一個月內達到穩定的兩倍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