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為什麽不能是我(第3/3頁)

那就是地球上純天然生成的生態環境。

經過長達百余年的殖民地建設,人類的足跡遍布太陽系附近數千個恒星系,也改造了無數個行星,但人工改造後的行星,即便有人類投放的生物系統,也從未形成地球上這般復雜全面,且循環自洽的完美生態。

放棄一個恒星系,就等於放棄了一段人類已經掌握的宇宙規則,放棄了一種進化的可能。

這種代價是無形且龐大的。

更何況這還是孕育了人類的母星。

太陽系內的物理規則,毫無疑問是最適合人類的。

所以,用符合生物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理論去總結,人類在太陽系內的科技進步,應該是最快的。

在先哲陳鋒留下的“故事”中,也能找到佐證。

比如上條時間線中,太陽系內的地球人,即便受到了穹頂篡改規則的壓制,最終在大決戰之前完成的科技沉澱,也強於巴納德星和比鄰星的殖民地。

當時堅定的想留下來的代表人物,世界政府最高政治領袖華中雲如此說道:“對方手中有太陽穹頂,所以注定會有一個星系必須承受太陽穹頂的壓力。既然如此,為什麽不能是母星呢?我們離開,亦或是留下,又有什麽區別?倒不如留下一部分人來堅守陣地,並進一步深度開發利用太陽系的潛力,說不定又能創造出更多東西呢?更何況,我們還要等那一個人,對吧?”

自此,爭議結束,一部分人離開,一部分人留下。

曾有人再問華中雲,想勸他走。

華中雲卻又笑道:“總有人要留下,為什麽不能是我?”

最終,370億人離開了210億人,留下了160億人。

在這160億人中,接近110億的中華兒女。

有些東西,當真是深深的刻進了骨子裏。

尋根情節,這既是情感上的寄托,又是基因上的依賴,離開與留下的決定不分高下,只在乎個人選擇。

2500年,太陽穹頂準時降臨。

母星留守者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絡,不能接收外部信息。

但留守者並不驚慌,這一切本來早就在先哲陳鋒的警示之中。

他們也知道,外面的殖民地,可以看到太陽系內的場景。

那麽理論上,裏面的信息可以通過光電信號傳達給外面的人們。

留守者不在意能不能離開,也不在意最終的結果,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創造更多價值。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在《晨風》的暗中輔助下,《計劃》帶來的五百年科技沉澱轟然迸發出光彩,太陽系內的科技創新能力陡然爆發。

2500年中,突破35%基因喚醒度的二次喚醒手術,基因協同共振訓練裝備,出現了。

2501年初,量子智慧繁星以完全體降臨。

2502年底,星鋒堡壘建成。

2503年底,第一艘雪花戰艦落地。

2505年中,第一套銀河戰甲出現。

2508年底,在繁星的協助下,留守者中一位名叫歐夢峰的學者在吸收了陳鋒留下的訊息後,成功制造出第一枚涉粒子炸彈。

2511年,黑洞炸彈被發明了出來。

2518年,殖裝魔戰技術成型。

2519年中,真正的曲率引擎研發成功,並開始列裝。

同年底,種植戰艦研究院成立,開始向著這條全新道路沖刺。

這二十年,被稱之為奇跡的二十年。

留守者用事實證明了他們留下是個正確的抉擇。

他們深知,或許自己研究的東西也根本沒有與敵正面一戰的機會。

但這才二十六世紀,我們的征途才剛剛開始,將來的事情誰又知曉?

並且,殖民地的無數種子們也在吸收我們送出去的信息。

我們的奮鬥,從來都不是無用功!

因為遠方一直有親人們在遙遙的看著我們。

那個人還在五百年後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