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不參戰(第3/4頁)

就算他重新回去參戰,親自登上前線,也只不過是萬億士兵中的一個。

哪怕自己比較出眾,算個兵王,但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也依然只是滄海一粟。

他可沒膨脹到以為自己一個人就能比肩一個龐大的軍團。

至於他的那些戰爭經驗,看似重要,但早已被他留在了《狂人猜想集》的“扉頁密碼”中,也被發掘了出來,再被歷代學者、軍事領袖、政治領袖與智囊團等等反復推敲研究透徹了。

所以,現在陳鋒意識到自己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麽重要。

如果人類最尖端的武器不是單兵裝備,那麽有他沒他,其實都差不多意思。

現在距離復眼者抵達比鄰星沒多少天了。

甚至復眼者的艦隊可能已經進入獵戶臂,只是還沒從遠距離折躍的狀態脫離出來,人類監測不到而已。

哪怕他當場自爆身份成功,逼著科學家們專門為他個人開發單兵武器,時間也來不及了。

工程學特別講究經驗積累。

這種經驗並非簡單的技術運用,也包括很多創意上的積累。

工程學的核心正在於如何將當前時代的尖端技術,用既科學又合理的方式組合到一起,穩定且可靠的達到某種功能,滿足人類的某種需求。

組合科技的過程看似乏味枯燥,其實充滿了創意與靈感,不是藝術卻仿佛藝術,就如當年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卡爾·本茨發明內燃機等等。

每一次工程學上的發明創造,看似充滿機油的氣息,卻又無一不是頂級工程師們藝術才華的具現。

量子智慧可以通過模擬積累一些技術運用方面的經驗,幫助人類少走彎路,但要想實現符合人類需求的創新,卻還是得人來。

現在人類對戰甲的設計理念還停留在五百年前。

不同時代的科技水平卻已經出現巨大代差。

零部件的作用機理都不一樣,過去的經驗無法沿用,陳鋒要別人給他設計單兵甲,那又得從零基礎重新開始。

一個月的樣子,要補完五百年的科技停滯,讓單兵武器追上甚至超過其他類型的兵種,實在不現實。

沒有最趁手最完美的裝備,他即便去了,也發揮不出實力。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選擇登上戰艦成為一名艦載兵,那更沒意義了。

以他的指揮才能,倒是能勉強勝任艦隊指揮官的職務。

但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沒有唐天心那樣的才能與天賦,幹得未必比別人好。

他冒險登上前線,看起來很有氣勢,可萬一不留神提前戰死,又或者幹脆被活捉,那才是真的慘。

經過深思熟慮,陳鋒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決定不親自參戰,只躲藏在暗處,通過薇星的共鳴信道悄悄竊取信息,持續收集資料,以期得到更多訊息。

這次人類和棱艦艦隊之間的戰爭會持續很久。

這麽多不同種類的戰艦與戰機,不同的槍炮與導彈,哪怕不能打碎棱艦,每次造成的爆炸與能量沖擊總會有些區別。

科學家們也會持續分析,盡可能找到更有效的殺傷手段。

比如萬一某種來自某行星系中的特殊材料爆炸造成的沖擊波,可以讓棱艦的聚能護盾劇烈震蕩呢?

又比如某種低級文明星球裏某生物的分泌物,在經過持續提純與強化後,可以腐蝕棱艦表殼呢?

雖然這是極小概率事件,但陳鋒總得保持期待。

總之,他的存在可以讓這條時間線裏的敗亡變得有意義。

他能記住這些重要的事項,並將其線索埋進下一條時間線的歷史中,讓人類發展有所側重。

他的存在可以將人類的一點小小突破無限放大。

可如果他提前死了,他都不知道這條時間線裏的人類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如果成功了,他又不知道,那麽他下次的改動就可能導致失敗。

如果失敗了,他又沒看到,又沒辦法總結經驗教訓,等於白白犧牲。

所以,他是人類抗爭的價值底線。

只要他還活著,就能讓失敗也變得有意義,下次他也能想辦法怎麽維持住成功態勢。

以前陳鋒是沒得選,所以不上不行。

現在有得選了,他在做決定之前就能多琢磨一下。

他已經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成功說服了自己。

所以他改了主意,決定更功利一些,當個潛藏在暗處的“冷漠觀察者”。

陳鋒重新打開了星圖,再度看著信息變得更全面的投影。

此時一千零二十四個星門與14358個殖民星系都已經被標注了出來。

每個殖民星系的命名後方還出現了一個擴展欄,點開之後可以看到薇星加權計算出來的發展綜合參數,包括人口估算、人口比例分布估算、工業生產能力指數、科學研究能力指數、成果轉化能力指數、藝術文化指數、現有軍事力量指數、軍事潛力綜合評估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