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生於宇宙,命如草芥(第3/4頁)

無論是組建大型軍團以圖正面一戰,還是采用經典遊擊戰略,亦或是別策略,晨風帝國都能利用星門快速完成兵力整合調配。

現在復眼者暴露出分兵的意圖,那麽人類就立刻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先集中優勢兵力,聚力於一拳,嘗試畢其功於一役。

晨風帝國的領導層們認為,如果能擊潰一支艦隊,並搶奪到其殘骸進行深度分析,再快速消化對方的科技成果,這場戰略縱深達到五千光年的文明之戰便有一絲勝算。

晨風帝國擴張出如此龐大的版圖,可不是為了圈地,為的就是增加戰略縱深,延長交戰時間,每多爭取到一天,便多一分在戰爭中尋求技術爆炸的機會。

如今人類已經可以相對準確的計算出棱形戰艦在銀河系內的航行速度,五百到六百倍光速。

這是個人類可望而不可即的可怕數字。

窮盡科學家的想象力,也理解不了為什麽別人的艦船能自由的以超越光速500倍的速度前進。

按照科學家的推算,順著引力線推進的曲率亞空間最多只能承受100倍光速。

超過這限度後,即便是比三維空間更穩定的亞空間,也無法承受物體高速推進時引發的空間震蕩,進而崩壞毀滅。

目前人類艦船的超曲運動極限速度是20倍光速,制約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護盾強度。

不過科學家們倒不是很受打擊,技術落後本就理所當然,而且人類可以靠星門彌補差距,這可是復眼者都沒有的東西。

棱艦離開比鄰星前往最近的繁榮行星系,大約需要十二天。

在這十二天裏,晨風帝國快速完成調兵遣將,分別組建出三個不同等級的艦隊戰力,在八大核心星區布下重兵。

最強艦隊位於巴納德星系。

作為與比鄰星同等級的首批文明星系,也有行星系統的巴納德星系初期發展水平僅次於比鄰星系。

在這五百年裏,隨著比鄰星系被壓制,巴納德星系後來居上,到如今已經擁有五百億人口規模。

巴納德星人類除了開發利用原有行星之外,還建成了數百個具備行星功能的大型太空站。

巴納德星系的軍隊除了發揮自有奧氏同位素305的優勢,制造出威力超人一等的奧氏巨炮之外,造船廠還吸收了附近五百光年內裏數百個行星系的特殊資源,甚至吸收了部分次級文明中的精英階層,盡可能發揮其各自特長,組成了以人類為絕對核心的跨文明聯合艦隊。

其自有艦隊號稱八大核心區中所有行星系艦隊最強。

在整合擴張之後,全新的巴納德戰區艦隊再並入了八大核心戰區最先進的戰艦,最強的士兵,最核心的尖端科技。

艦隊擁有百萬艘宇宙級巨艦,上億艘銀河級大型戰艦,十余億艘獵戶級中型戰艦,其余小型戰艦與微型戰機則不計其數。

艦隊總兵員規模達到萬億。

當前人類在獵戶臂內的總人口是三十五萬億。

這意味著,平均每三十五個獵戶臂人類中便有一人在巴納德星艦隊參戰。

除有人操控的艦船之外,還有數量同樣不少的無人戰艦與小型作戰機械。

這些裝備的科技含量稍低,在戰爭中將會更多扮演炮灰的角色。

表面看起來,如今量子網絡科技無比發達,人類似乎可以將更多的作戰任務交給智能機械,亦或是遠程控制,這似乎能降低人員損耗。

這看起來很有道理。

其實極度愚蠢。

宇宙級戰爭與發生在同一星球同一文明內部的戰爭截然不同。

內部戰爭不管怎麽打,起碼都知道敵人是什麽東西,講的什麽話,用怎樣的方式思考與溝通。

但在不同智慧文明的戰爭中,每一次互相接觸,本質上都是兩個多少都有些區別的宇宙生命規則的碰觸。

異文明戰爭的本質是不同文明的“溝通”,只不過這個溝通比較劇烈。

只有通過“溝通”,才能互相了解。

所以在真打起來之前,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什麽東西,擁有何種特質。

一步行差踏錯,就得陰溝裏翻船。

比如人類就曾在獵戶臂內發現一個天生具備量子網絡溝通能力的次級文明,人類的量子網絡智能設備剛一靠近就被接管了。

人類早已知曉復眼者的強大,也深知陳鋒用了八條時間線,才對這個陌生的敵人一點點的加深了解。

每一次,復眼者都會給先哲陳鋒以新的“驚喜”。

誰也不知道復眼者的極限在哪裏,會不會還有新“驚喜”。

所以人類真不敢膨脹到在與之為敵時把戰勝希望寄托在量子網絡上。

萬一對方又拿出什麽新東西,然後人類精心創造的艦隊突然變成了遞刀給別人捅自己,那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