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問題接踵而至(第2/3頁)

此時人類艦船相對於原三維空間的飛行速度,便是20倍光速。

目前人類計算出的,第二層曲率空間的理論上限值,正是復眼棱艦掌握的500倍光速。

或許還有更深的層次,飛行速度將會繼續呈倍數放大。

但折躍空間與原三維空間和曲率空間卻截然不同。

以二維世界舉例,在一張紙上分別點下兩點。

在這張紙的平面內,AB兩點之間的距離是線段AB。

飛船從A點抵達B點的時間依然恒定。

但此時人類可以將紙張折疊,讓AB兩點直接重合。

那麽AB兩點之間的距離,就變成了無限接近於0,甚至根本就是0。

折躍空間的本質,就是AB兩點的“不存在”的另一重空間,絕對長度其實是0。

正如三維的紙與二維的紙擺在一起比較,折躍空間比之另外兩重空間,多了一個維度。

這個維度在理論上,指代的是“時間”。

其實在人類接觸到迷族核心之前,已經碰觸到過折躍空間的概念。

正是量子折躍星門,但福萊德斯認為,星門中的“折躍空間”並非真實,而是人類湊巧觸碰到了更底層的曲率空間。

兩者幾乎都能形成瞬間穿越極其遙遠距離的效果,速度差別看似不大,但倍數應該是1除以一個無限接近0的數值。

福萊德斯總結的東西看似簡單,古代人便早有所想象,但如此深刻的親眼看到,並加以運用,卻還是人類首次。

陳鋒知道他很累,但勸不動他。

唐天心入主之後,果斷調整了作戰方略,執行以攻代守的策略。

人類艦隊表現出主動進攻的態勢,時常主動出擊掃蕩戰場,盡可能更多的殺滅飛出棱艦的其余作戰單位,並且多次險些將某艘單獨的棱艦困鎖其中,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大量測試。

唐天心將龐大的小行星帶戰線變成了一張巨大的棋盤,每一子落下,都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戰術上,唐天心將繁星的人工智能輔助運用到了極致。

在戰略上,人類布陣的思路變得更奇詭難測,不再將保存有生力量視為最高動機,擺出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姿態,仿佛只要能得到一艘敵艦,便能穩操勝券。

人類暴露出更強烈的想要俘獲一艘棱艦的動機。

這反而讓復眼者投鼠忌器,不再貿然嘗試突破小行星帶防線,把陣型往後退出去兩億公裏,再散得更開,只求盡可能維持對影子星系的最低限度封鎖。

隨著時間推移,陸續又有新的零散棱艦抵達戰場,復眼者的艦隊數量開始持續上升,並逐漸攀過四萬艘。

兵力規模攀升了30%以上,可復眼者並未加強攻勢,只轉而讓這些棱艦開始以固定距離在太空中排列開來,組成方格。

這正是陳鋒打過交道的網格鏈接。

由於棱艦分布過於松散,網格鏈接內部電漿密度較低,影子星系內的大部分軍艦都能輕易通過,但拿來阻斷搬運者艦隊進入影子星系,防止裏面的人得到補給倒是夠了。

復眼者還特別分出一支三千艘棱艦組成的機動中隊,專門潛伏進影子星系附近的引力線曲率亞空間中,防止有人從影子星系裏往外逃。

這又讓復眼者突擊人類防線的火力再度下滑。

很顯然,復眼者改變了作戰策略。

在艦隊規模超過某個數字之前,復眼者寧可陪著人類在影子星系附近默契的“拔河”,也不會輕易發動總攻了。

按指揮部和陳鋒的預測,這個數字的下限應該正好是十萬艘。

應該還要一年又七個多月才能達到。

總之,在唐天心看似險招叠出的新戰略下,人類反而獲得了更低的傷亡率,並在小行星帶徹底穩住陣腳。

所謂兵不厭詐,不外如是。

不知不覺,從陳鋒和小福開始折躍前進已經過去176天。

影子保衛戰已然打響三十九天。

陳鋒距離抵達黑洞,還剩36次折躍,一天。

按照預定計劃,晨風二號的第35次折躍將跳出黑洞引力線的牽扯,準確出現在影子星系的奧爾特雲中,復眼棱艦陣列的後方。

必須面對新的問題了。

如何順利將陳鋒接應到影子星系內部,讓他與大部隊匯合。

陳鋒雖然擁有曠古絕今的戰甲操控水平,也有一副折躍甲,但不能否認晨風二號本質上只是一堆垃圾拼湊而成的過時貨。

雖然晨風二號的核心部件科技含量也極高,不輸影子星系內的主戰艦,但那只是福萊德斯設計的東西厲害,艦船主體框架的強度,比起那些一碰就碎的搬運者艦船恐怕都不如。

再說陳鋒的折躍戰甲,除折躍引擎之外,其他組件的性能也就堪堪民用型,只有日冕手炮算得上頂級軍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