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明天的太陽將照常升起

如他所料,剛好八百一十一人選擇留下。

伊倫、歐國華和宋思羽這三人與陳鋒的關系本就親近,熟悉陳鋒的為人,並且對他的能力很了解,甚至近乎迷信。

哪怕他說太陽是方的,這幾人也會先擡頭看看天確定一下。所以陳鋒要說服他們,只需一篇《黑洞論文》。

但這些陌生的學者們不同,他們知道陳鋒的部分成就,但知道得還不夠確切。

他們對陳鋒的了解浮於表面,只來自新聞媒體的報道與其他人的描述。

他們面對《黑洞論文》的第一反應是先質疑,然後再在陳鋒講解的過程中被一點點的擊潰心中的疑惑。

可就算答案已經顯而易見,要讓他們接受維藤黑洞、旅行者二號會帶來強大敵人,並導致人類滅亡的事實,還是有些難了。

末日,那不是電影裏的事麽?

現在全球能源危機愈加嚴重,大國之間資源爭奪的強度持續升高,地緣政治矛盾日益凸顯,不同意識形態間的矛盾沖突愈演愈烈,戰爭陰影烏雲密布。

人類目前最大的威脅是自身的貪婪與地球環境的局限性,太空裏的事情太遙遠了。

光是解決眼前的現實問題,就夠讓政治家和學者們焦頭爛額,哪有心思去琢磨什麽虛無縹緲的外星人。

即便有一部分人相信外星威脅的存在,甚至時不時的開會討論一下,但討論歸討論,直接上升到得出結論,並將其作為文明發展主旋律的高度,大部分人還是沒想過。

此時,每個人心中依然有疑惑。

但這八百余人已經動搖,他們漸漸稍微有點信陳鋒的話,他們還想知道陳鋒如何來解答疑惑,更希望陳鋒突然改口,告訴大家這只是他的一個無關痛癢的玩笑。

陳鋒的紀錄片,正好能幫助這些人各自在心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第二天一早,《第九個兩千年》開始播放。

強橫的特效足以以假亂真,私人放映廳裏驚嘆聲此起彼伏。

當陳鋒告訴眾人,這是他只用不足二十天的時間,一個人完成的東西時,人們就更驚訝莫名了。

比起《狂人猜想集》和尚未轉化完成,並沒有進入千家萬戶的各種黑科技,眾多學者們最先接觸到的陳鋒帶來的實質性技術革新,倒是在電影娛樂領域。

他介紹道:“我把第一代自馴化渲染引擎用在了《第九》上。這是一種……嗯,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特效引擎。你們可以將其視為一個真正的人工智能。”

雖然只是不足半個月就拿出來的東西,但全CG制作的《第九個兩千年》作為一部“電影級紀錄片”,畫面水平依然碾壓時代。

某種意義上,這是星鋒光影工作室的第一個真正作品,只不過全程只有陳鋒一人參與,工作室裏那些尚處學習階段的萌新們,還在揣摩這具備主動學習能力的初代自馴化渲染引擎的用法,拿詹姆斯·迪亞茲的新片練手,做不到像陳鋒這樣單人獨力完成一整部“大制作”的騷操作。

為了加快渲染速度,他還花了八千萬,臨時插隊租了二十天國內目前首屈一指的銀河超算的部分算力,再花八千萬,借了半個月超大互聯網企業的雲服務器使用權,除他個人的時間投入和技術投入之外,他的CG電影制作總成本為1.6億。

緊趕慢趕大半月,可算是及時拿了出來。

在電影中,陳鋒對史料裏的人名、地名和機構的名稱稍微做了點潤色。

他把現實中的人的名字都給修改了,並將千年後的自己化名成了鄭峰。

這是為了避免暴露太多秘密。

至於在座這八百人會怎麽去猜誰是誰,陳鋒不在乎,由著他們自己去猜就行。

這種似是而非的狀態,最容易激發旁人的思維。

三天後,連看三天紀錄片的八百余人久久不能言語。

他們一邊觀看紀錄片,一邊在心中沉澱思維,重新消化《黑洞論文》,他們相信了陳鋒的判斷。

在這過程中,門德爾松、勞爾森與伊倫的遊說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2區再也不是秘密。

“陳鋒的信息來自52區裏的外星飛船”的說法不脛而走,言之鑿鑿,確有其事。

留下來的八百余人裏,大約四分之一的政壇人員,四分之一的商業人員,以及近半科研人員。

都是聰明人,能讀懂《第九》裏蘊含的深意。

科學家們在私底下討論時,普遍認知如下:

“陳先生是正確的。”

“外星威脅客觀存在,但人類也不是毫無希望。”

“這部紀錄片裏超過95%的內容都非常合理。”

“陳先生對科學和社會體制的推演既符合邏輯,又充滿想象力。”

“是的,這既是一部科幻電影,同時也是既符合科學規律,又充滿哲學思想的鴻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