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時間的答案

早在七八百萬年前,人類尚且是古猿的時代,在智人誕生之前,人類的DNA序列就已經徹底完善並固化下來。

嚴格意義上講,人類這個種族誕其實當時就已經誕生。

哪怕那時的“人”尚且全身毛發,四肢行走,沒有成熟的語言和文字,信息在不同個體間的相互傳遞效率甚至不如海豚,可客觀事實就是人類當時誕生了。

古猿們看起來遠遠算不上一個智慧文明,但這就是事實。

在此後的數百萬年時光裏,人類的體態與智慧都在變化,基因的底層信息卻一脈相承,從未質變。

無論那些洪水中的孩子這般同一個人在同一段生命中漸趨變化的定向表達,還是隔代遺傳後的所謂變異,其本質都依然建立在同一套完美信息的基礎上。

並且這套信息的內涵極深,信息量極其龐大。

幼年古猿在變化之前,快速進化後的狀態,以及陳鋒轉化為量子狀態之前,身體尚存時基因喚醒度超過50%時的狀態,本質上都被同一套信息量全部囊括了。

這是陳鋒的結論,並非魚星人的結論。

陳鋒從魚星人提供的史料中看到了七百萬年前的人類基因序列,然後從底層信息的角度與現代人的基因信息進行深入對照,最終得出了這讓他倍感訝異的結果。

魚星人知道過去的人類是什麽樣,但不清楚現在的人類是否也如此。

這結論與陳鋒理解中的遺傳學完全相悖。

如果是二十一世紀的人看到這結論,會說陳鋒瘋了。

因為當時人類已經發掘出不少原始人類的骸骨,並已做過基因序列比對。

智人、尼安德特人、元謀人以及現代人等等不同世代的種族的基因明明只是相似度很高,但區別也客觀存在。

老鼠和人的基因相似度是85%,貓與人類的相似度是90%,黑猩猩與人類是99%。

遠古人類與現代人類的相似度達到99%之後小數點很多位,但相似永遠只是相似,區別依然存在。

不同物種就是不同的物種。

這才是普遍認可的科學認知。

陳鋒知道前因後果,也知道二十一世紀的人錯得離譜。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科學家本來就只能從分子層面解析基因信息,距離觸及到生命真正的底層奧妙還有無限遙遠。

生命的奧妙遠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如果信息深度僅僅只在分子層面,那麽憑什麽最終生成人腦裏無比復雜的磷原子量子結構,並組成更復雜的思維?

要知道,人類思維的信息量上限已經被證實能與整個宇宙的信息量相提並論。

分子級的基因信息精度根本不可能精確到這一步。

還有另一個佐證。

人的性格形成。

人的性格由先天遺傳與後天經歷兩方面的影響形成。

其中先天部分的影響占比至少有50%。

有的人生來暴躁易怒,有的人天生善解人意。

性格本質上依然是底層量子級螺旋震蕩的不同規律。

僅僅只依靠兩條DNA單鏈裏堿基對的分子結構差異就能決定得了如此龐大的信息差異?

這顯然不符合邏輯。

古猿、原始人、現代人相互間的差異,就如同金剛石與石墨。

看起來有天壤之別,但其實都是碳單質。

新發現讓陳鋒對人類基因的價值產生了新的認知。

他甚至認為,即便到了上條時間線的四十一世紀,以及這條時間線裏的現在,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對人體基因的研究深度依然並未觸及最核心的底層。

量子級往下,還潛藏著精度更高的計量單位。

結合最近的理論研究成果,計量單位是什麽這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正是實能。

正在陳鋒心中這般想著時,魚星人傳遞給他的信息再度更新,這次增加了一篇被翻譯成人類文字的文獻記載。

陳鋒看過之後,倍感驚訝。

他發現自己小瞧迷族了。

早在千萬年前時,迷族就已經從純理論的角度推算出實能的存在。

只是與如今已經掌握碎滅彈的人相比,迷族很不幸的直到滅亡時也只能在純理論中想像實能這種組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質能究竟是什麽模樣。

在滅亡之前,迷族通過不斷的計算與科研考察,越來越篤定實能的存在。

迷族最大的困惑與痛苦正在於,他們越從理論接近目標,在實踐上與目標的距離就越遠。

迷族用了近一千萬年來追尋實能,卻徒勞無功。

最初的靈感給迷族帶來的是漫長的困惑悲劇。

給了迷族關於實能的靈感的,正是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

在一個龐大的星球上,多達數千萬種生物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區域。

藻類、原生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與動物這些形態天差地別的生物卻分明有著同一個祖先,所有地球生物的基因信息分明就建立在同一套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