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沉入忘川河的泥人

鏡子裏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活在鏡中。

對鏡中人而言,鏡子裏才是真實的世界,外面的“真實”世界反而是只可想象卻無法觸摸的平行位面。

在屍骸星球上,當研究所裏的人和空間以完全一致的比例被拉長時,人便成了鏡中人,依然稀松平常的吃喝拉撒,與往常並無區別。

除非哪天鏡子爆裂了,世界崩塌了,那麽鏡中人或許能在鏡子破裂的瞬間,驚鴻一瞥的看見另一個世界。

目前在屍骸星球與研究所基地雖然被拉長了很多,但尚且能維持住。

鏡子裏的世界還算穩定。

基地和外界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區別,以量子態存在的能量型實能的傳遞速度並不會受到距離被物理拉長的影響,這樣的傳遞距離對量子態而言幾乎等若不存在。

研究所裏具備量子態的事物主要有兩大方面,人工智能與人的思維。

人類維持相對恒定的思維速度與身體層面的變化,稍微會帶來一點錯位感。

在人與外界產生信息交互時,大腦裏的量子風暴運轉與五感神經傳遞信息的速度稍微錯位,出現了時間差。

大腦思維裏產生一個念頭,誕生一粒量子規律,再傳遞給神經遞質。

被拉長的神經遞質從軸突末梢出發,再到抵達下一個樹突的時間變長了。

人腦思維會產生錯判,潛意識裏以為自己的思維加快了。

這會導致人的意識對時間出現錯判,誤以為時間會變慢。

其實並沒有快,只是人體內神經遞質傳遞信息的速度變慢了。

絕對時間的流速根本不受速度的影響,所謂的時間流速變慢,只不過是身處這環境裏的“面條人”的錯覺。

過去,所有的光速運動都是在曲率泡的保護之下,人體相對於原三維空間根本就等若靜止。

人的求知欲永遠沒有止境。

盡管人類的飛行載具已經實現五百倍光速的超曲飛行,但人類依然想知道在沒有曲率泡層的保護之下,人體以純物理位移的方式在原三維宇宙中飛行時會發生什麽。

比如人會不會變成光,又或者純粹的能量?

在什麽時候變成“光”?

是怎樣的“光”?

還有,根據實能定理,人類已經證明空間永恒,時間恒定,飛行速度達到光速並不會讓時間變慢又或者是靜止,那為什麽那些擁有超前視野和驚人智慧的古代科學先驅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堅定的認為物質飛行速度抵達光速,又或是靠近黑洞時,時間流速會變化?

沒人敢小瞧古人的智慧,為什麽睿智的古人會產生這種明顯的錯誤認知,本身就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學者們曾就此進行過無數揣測,也一直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

屍骸星球旅行的意義,除了復活陳鋒之外,本也是一場超大型的科學實驗。

在這個計劃執行之前,學者們已經做過很多次模擬實驗,將不同的生物裝在無保護的載具裏,再加速至無限接近光速。

動物實驗表明,在相對恒定的加速狀態下,只要空氣、壓強、水等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依然滿足,在飛行速度無限接近光速時,實驗動物依然存活。

人體實驗也做過很多次,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還有另一個結論。

物理飛行的速度一定不能真正抵達光速。

當無限接近光速時,“面條人”和“面條動物”的身體將會被拉長至接近無限長的程度,神經信號根本無法從大腦抵達器官。

此時動物器官將會誤以為自己已經失去大腦,開始“自暴自棄”,進入休克狀態,並迅速死亡。

舉個比較迷信的例子,大約可以理解為古代志怪傳說中普遍認為,人的靈魂離體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身體會死。

至於徹底抵達光速時,人體會產生什麽變化,雖然已經測試過很多次,但目前學者們還不得而知。

過去的飛行載具、實驗動物以及志願者在距離達到光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時,便已經由於被拉得太長而徹底解體,與物質被黑洞視界時發生的反應過程極為相似。

在這次的超大型實驗中,讓原始基因研究所附著在魚星人屍骸星球的背面同步加速有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陳鋒的堆疊式記憶符號並不能以能量態長時間維持在宇宙中,需要像把數據刻錄進光盤一樣,將其刻在載體上。由魚星人的身體組成的屍骸星球,正是最好的“光盤”。

第二,活著的魚星人可以對外釋放性質奇特的輻射波。這些輻射波交織而成的網膜,能讓魚星人在不噴薄介質的情況下,以穩定的光速移動。網膜與曲率泡不同,並不隔斷物質與外界的聯系,只是讓魚星人的身體產生變化,在能量與物質態間以極高的頻率震蕩切換,模擬成具備波粒二象性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