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命運公約

周東來用了整整三個月來思考“怎麽做”。

但這件事與軍事層面截然不同,甚至與常規的政務管理工作也大相徑庭。

周東來沒能就這事思考出一個明確方向。

幸運的是,在這幾個月裏,散是滿天星的艦隊文工工作人員也沒閑著。

分散在不同小分隊裏的近十萬名在政治理念、歷史分析、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科技經濟學、文明學、時空拓撲學等領域有不同專長的專業與非專業社科類天才學者們,在經過火花四濺的密集討論與近乎“你死我活”的思辯後,提出了一個既極具開創性,但卻又十分返璞歸真的方案——制定公約,用個體與整體文明間的約定來替代偉大領袖的功能。

這理想中的公約既能在大處約束組織,又能在小處具體到個人。

公約既有類似於法律的約束效應,又是一套適用於所有人的自發行為準則。

公約的源頭並不僅僅建立在先哲陳鋒的人生理念上,而是即往前追溯,又向後順延,對古往今來在人類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的眾多“公約”、“盟約”、“協定”、“名人名言”、“哲學思辨論述”、“名著金句”進行了綜合分析,再以如今三十世紀初人類面臨的全新局面為基本盤與時代背景,尋找出一條對當前時代下復雜變遷的人心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公約將在某種程度上繼承領袖的功能,既是約束人的行為指導準則,又可提醒所有人,人類為何而存在,個人應該在文明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這道理將會在人心中形成牢固的辨證思維模式,以指引每個人在面對重大的人生抉擇時,總能做出對集體有利的決策。

如果真能完成具有如此神效的公約,周東來與其他有識之士擔心的危機將會迎刃而解。

但公約本身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東西。

假定人類並未受到外星威脅,也沒有從外星文明處獲得科技援助,更沒人可以從未來反復將科學知識帶回現代,在正常的文明進程中,讓人類以符合基本邏輯的方式,僅靠自身的能力推動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再一步步走出地球,踏足外星。

在這過程中,各個殖民地與人類星系的建設發展時間,各項關鍵技術的孵化及成型所需的時間必然得拉長少則十倍,多則數十倍。

那麽,要人類成為恒星系級文明,從2000年開始算起,理論上至少需要一萬年。

要想發展到如今晨風帝國的規模,則很可能需要兩萬年的周期。

耗時更長,那麽從生到死的人口基數,也將同樣呈比例放大。

需要用更多人次的人口來堆,才能一點點堆出現在的帝國規模。

在發展中,地球人可能還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星系級大規模內戰,不斷的分裂再統一,部分星系或許能先短暫強勢,然後做出一些貢獻,再被淘汰。

人類又會經歷更多內部的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演變,會有體系間的鬥爭、思想間的鬥爭以及更多各個層面的對抗。

文明的正常升階之路不可能是如今的歷史中不符合邏輯的階梯式快速跳躍提升,而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有更多的參與者組成的更曲折的螺旋上升。

大集體之下的小集體相互間既競爭又在某種層面相互協作的關系,戰爭與和平、發展與倒退的交替演變,會讓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思考逐漸深入,將會給人類文明這個整體帶來更復雜與全面的思想演變過程。

在這過程裏,人類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發展會你方唱罷我登場,形成既互相抗衡,又相輔相成的關系,形成文明的兩條腿,並由龐大文明自身具備的糾錯能力在這兩條腿中提供調和作用。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數次文藝復興、文藝大復興、文藝爆發活動中,人類在精神文明層面的財富先稍微走到了物質文明的前面,更長遠的目光與寶貴的正向文藝資源帶來了更廣泛傳播的知識,並催生出更多具有超前眼光與能力的科學人才,再又反過來帶動物質文明迅速向前進,進而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N次工業革命與科技革命。

但在工業革命與科技革命大爆發時,迅速膨脹的物質文明需求對人類這群體提出了具有明顯傾向性的就業需求,以及更側重於務實主義的社會整體氣氛,在這社會環境的引導下,會有更多人在做出關於人生選擇的決定時偏向於從事物質文明相關的工作。

所以在這種階段裏,精神文明的發展速度反過來又受到了高速發展的物質文明的壓制。

直到某一天,文明的群體意識會自然而然的領悟到過於落後的精神文明又反過來拖了物質文明的後腿,引發一些動亂,造成一些規模或大或小的戰爭,並讓物質文明停滯亦或是短暫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