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臨危受命(第3/4頁)

魏禹沉下聲音,道:“《陳涉世家》中秦二世□□,民不聊生,陳勝之流只能拼死一搏。然,我大業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富足,今上勵精圖治,乃盛世之兆,搞這種神鬼之說,居心何在?!”

字字句句,仿佛一記記重錘,敲在眾人心頭。

是啊,聖人是個好皇帝啊,太後向來仁慈寬厚,新皇後亦是心懷百姓的大善人。

小福王更是好上加好,各種好,不知道多少人偷偷盼著他做太子呢!

折騰啥?

一場滔天的風浪,像這樣被李璽和魏禹暫時壓下了。

只是暫時。

龍武軍連夜行動,將涉事之人一一抓捕,刑部與大理寺聯手審問,拔出一連串“蘿蔔”。

皓月也沒閑著,後招很快就來了。

臘月二十四,河北道突降大雪,北境諸縣房屋倒塌,數千百姓被埋在了大雪中。

臘月二十五,劍南道山體滑坡,百頃茶園盡毀,無數茶農損失慘重。

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七……

真真假假的消息如雪片般飛入長安。

河北年年下大雪,朝廷早有應對之策,劍南道的茶園雖毀了,好在沒有傷到人,都能解決。

然而,在有心人的散播下,百姓們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仿佛天都要塌了。

有人提到了“天降祥瑞”,還有人說到了小年夜的那出戲。

越來越多的人私下裏偷偷議論,是不是上天示警,怒於聖人殺兄弑父,不配為君?

緊接著,私下裏的議論搬到了明面上。

再後來,原本沒被人重視的一則小道消息漸漸流傳開來——戾太子有一個遺孤尚在人世……

太極殿。

李鴻不怎麽端正地坐在龍案後——他已經接連三天沒有好好休息了,實在沒法坐端正。

六部長官、龍閣宰輔們圍坐成一圈,每個人案頭都放著一撂紙張,寫著各種方案。

魏禹和李璽陪在旁邊,聽的多,說的少,有什麽要緊的會認真記下來。

渭南郡王幾次插嘴,提到坊間流言,想問問李鴻如何解決。

當年的事他們這些老臣最清楚,根本不是百姓們猜忌的那樣,再這樣傳下去,聖人的名聲就毀了。

“聖人,這種事就得盡快解決,越快越好,須知三人成虎,一旦流言散播開來,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李鴻頭都沒擡,“不是已經散播開了嗎?”

渭南郡王急了,“就算您不顧自己的名聲,也要想想大業的根基啊!”

“大業的根基在這裏。”李鴻點點案上的折子,沉聲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河北道的萬千災民,是劍南道茶農的生計!流言的事,以後再說吧!”

渭南郡王怔住了。

六部官員也怔住了。

借著出恭的機會,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和工部尚書湊在一堆說小話。

工部尚書感嘆:“沒想到聖人如此心懷百姓,從前是我著相了!”

此前,他看似中立,實則更偏向舊臣和門閥一派。他以為李鴻打壓門閥是為了剔除舊臣,掌握權柄。

戶部尚書王征,就是王榮榮的祖父,看向吏部尚書蕭愈,“蕭尚書怎麽看?”

蕭愈捋了捋胡子,隱晦道:“我家三郎同福王交好,就算我不想站福王,子孫也不會聽話。”

王尚書點點頭,“我家榮榮亦然。”

三個老狐狸相視一笑,默契地達成某種協議。

眼瞅著就到除夕了,然而,從宮廷到坊間絲毫沒有過年氣氛。

朝臣們在忙碌。

百姓們在緊張。

仿佛有一場大禍正在逼近。

李鴻在太極殿熬了三日,魏禹便陪了三日。

看著他們疲憊的臉,李璽飛身上馬,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了。

百姓們不是猜疑嗎?

那就讓他們知道,朝廷都在做什麽,聖人都在做什麽,他的書昀兄為何連覺都沒得睡!

一張張皇榜貼遍長安,送往洛陽,隨著邸報傳到各府各州各縣。

皇榜上沒有一句客套話,只清清楚楚地列出了大業立國以來各地遭的災,朝廷的應對措施,戶部撥出去的款項,最重要的是,災民們後來怎樣了。

活著的人重建家園。

死去的人得以安息。

天沒塌,老天爺也沒空示警,一切不過是有人惡意操縱罷了。

皇榜最後,李璽說:“買點年貨吧,關心關心家人,閑著沒事別去想太陽月亮銀河裏的星星,不如好好過年。”

就……很有道理。

大雪紛飛中,有人站在長街盡頭,微笑地看著他。

李璽端著腰帶,晃晃悠悠地走過去,眉眼一挑,“這位郎君,等人呢?”

魏禹目光溫柔,“嗯,在等我的家人,買年貨,燙甜酒,回去吃頓年夜飯。”

李璽心頭一緊,故作輕松,“這還有幾天呢,吃什麽年夜飯?”

魏禹看著他,張了張嘴,沒有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