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1章 把話挑明

韋渙回長安已經快一個月了,他在回長安的第二天便托兄弟韋清給知政樓傳遞了消息,韋清依舊出任蒲州刺史,不過他那幾天正好在長安。

韋渙擔心兄弟的分量不夠,又托親家杜佑向郭宋表達了自己願意效忠的態度。

但時間過去了近一個月,晉王郭宋依舊沒有任何表態,最近又有消息,晉王不在長安,率軍去河東了。

無限期的等待和沒有任何說法令韋渙焦躁不安,其實他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他在南唐朝廷擁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也就是有了做宰相的資格,同時又是刑部尚書,這麽一尊大神屈身晉王府這座小廟,最起碼也是該坐主殿,也就是潘遼那個位置,再不濟也是曹萬年的位子,但又怎麽可能,人家憑什麽讓給他?

晉王府也不是沒有大神,前相國李泌,三朝元老,關隴貴族領袖獨孤立秋,右衛大將軍,同時也是南唐宰相,還有去世的前相國顏真卿,還有南唐禮部尚書、相國薛勛,雖然薛勛和自己資歷差不多,但人家是晉王的嶽父啊!

這些大神除了薛勛外都出任資政之職,那麽自己出任資政也很順理成章,只是韋渙心中不甘,他才五十歲,至少還有十幾年的仕途生涯,他怎麽能做養老官。

韋府位於崇義坊,占地約三十畝,是韋氏家族的主宅,代代都由家主居住。

書房內,韋渙正在詢問長子情況,韋渙有三個兒子,長子韋綸曾是陳留縣主簿,後來棄官去了太原,因籌集船只有功,被任命為白虎堂通事判官,正六品頭銜。

次子韋綿因為身體不太好,沒有出仕,目前跟隨叔父韋溏打理韋氏產業,三子韋康是庶出,曾做過宮廷侍衛,目前在馬燧帳下出任旗牌官。

幾個兒子中,還是長子最有出息,只是韋渙不太懂白虎堂的職能,正在詢問兒子呢!

“孩兒舉個例子父親就知道了,上個月晉王府那邊轉來一份奏折,延州官府請求批準伐木燒炭……”

“等等!”

韋渙連忙叫停兒子,“伐木燒炭這種小事,當地官府也不能做主嗎?”

“父親有所不知,關內道各州樹木缺乏,無法穩固泥土,一下雨,大量泥土被沖入黃河,造成中下遊泥沙淤積,黃河年年發生水患,所以晉王就下達了命令,關內各州不準采伐樹木,如果有特殊情況,必須要知事樓批準。”

“我明白了,你繼續說!”

韋綸又繼續道:“延州官府請求伐木的奏折被潘長史批準了,然後轉到白虎堂,由白虎堂審核後蓋章簽發,但孩兒沒有同意,把這份奏折又退給了潘長史,因為年初晉王曾經下令,原則上不再批準關內各州燒木炭,而是鼓勵他們燒石炭,潘長史顯然忘記了這道命令,所以到白虎堂就通不過了,要求潘長史重審,或者提交晉王殿下批準後,才可以簽發。”

韋渙恍然,笑道:“我明白了,你的職務就是給事中,有駁回相國批復的權力。”

韋綸點點頭,“有點像給事中,但孩兒是通事判官,不光對晉王府的政令有駁回權,同時對天策樓的軍令也有審核駁回權,白虎堂有九名判官,軍事判官三人,政事判官三人,通事判官三人,晉王殿下要求,所有的晉王府的政令、天策樓的軍令、肅政台的監察令以及晉王直接頒發的晉王令,都必須匯集白虎堂,由白虎堂最後審核簽發,沒有白虎堂的審核印,命令無效,這是一方面。”

“那另一方面呢?”韋渙饒有興致地問道。

“另一方面就是進,各州、各軍的牒文奏折都必須匯總送來白虎堂,由我們根據性質和重要程度,再分別送給各個部司或者天策樓,或者直接呈給晉王,我們要加蓋三角章,如果一份地方奏折上沒有白虎堂的三角章,那來源就不合規矩,我們要向上司匯報,然後由上司負責調查溝通,一般而言,我們對奏折內容不評價,只負責分類和報送。”

韋渙負手走了幾步,“我明白了,白虎堂本身沒有事權,但它能制衡天策樓和晉王府,不過這樣一來,各州在長安的進奏院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

“晉王殿下說,進奏院很重要,承上啟下,溝通朝廷和地方,還是要繼續保留,現在進奏院已經搬到老城去了。”

這時,管家在門口道:“老爺,杜家主來了!”

杜佑來了,韋渙精神一振,連忙對韋綸道:“你嶽父來了,你快去請他來這裏。”

韋綸匆匆去了。

韋杜兩家同為京兆名門,世代聯姻,杜佑的女兒嫁給了韋渙的長子韋綸,兩人是親家,所以韋渙才請杜佑替自己向郭宋轉達態度。

不多時,韋綸將嶽父請到了父親的外書房,杜佑對自己這個女婿還是非常滿意,做事穩重,但關鍵時刻又有魄力有擔當,能決斷大事,不愧是韋氏家主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