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9章 非凡建議

價值三百萬貫的金銀錢終於發行出去了,實際上數量並不多,而承攬金銀錢發行的五家櫃坊都有自己的大客戶,他們通知大客戶優先購買,結果富貴豪門買入金銀錢後都各自儲存起來,根本就不流通於市,價值三百萬貫的金銀錢只有二十余萬貫在市場上出現,但不到一個月就全部消失了。

畢竟戰爭還在繼續,天下遠未統一,依舊是亂世,條件不錯的人家都想儲存點金銀,金銀錢的出現正好滿足了儲存需求。

這個結果著實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前精心準備的各種方案,一個都沒有用上,連潘遼也自嘲,早知道就直接出售金銀錠了,還費心費力地鑄錢做什麽?

不過有了三百萬貫的錢,郭宋推行的兩大工程,駱駝工程和海船工程開始全面展開。

到十月份時,第一批兩萬頭駱駝抵達了張掖,它們將戰時用於蘭州和張掖之間的物資運輸。

時間漸漸到了十月,這天上午,籌建了三個月的量衡署正式掛牌,從字面上理解,這是管理衡器和量具的部門,但實際上,它是專門制定官營工坊各種制造工藝標準和流程的部門,這必將對推動大唐手工業發展發揮巨大的作用。

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麽創新,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在推動生產技術的發展,尤其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從漢朝到明朝,先後出現了《氾勝之書》、《齊民要術》、《陳敷農書》、《王禎農書》、《農政全書》等五大農業著作。

至於手工業,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範和制造工藝的著作《考工記》,到明朝時,宋應星寫出了代表手工業頂峰的《天工開物》,傳到歐洲後,直接奠定了歐洲工業的基礎。

量衡署的第一個成果就是印刷,早在量衡署籌建期間就完成了。

郭宋一直想大力推廣官學,讓更多的孩子讀書識字,並不是說一定要培養出多少優秀的人才,不需要,只要一個普通百姓識字讀文,他就有勇氣帶著家人去城裏闖蕩,否則一個字不識,連路牌告示都看不懂,很難有勇氣出門,只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

但推廣官學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沒有足夠的教材和紙張筆墨,提供足夠的文具紙張產量是一方面,但推廣印刷術也是重中之重,雖然雕版印刷已經在中唐時發明,但現在絕大部分書籍還是靠手抄,印刷的書籍還是太少。

下午時分,郭宋在大群官員的陪同下,來到了官營印刷坊參觀,這是一座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官營印刷工坊,早在隋朝時就有了,目前有工匠三百余人,著名的雕版印刷術就是在這裏發明的。

雕版印刷術也不是突然出現的,它也是從最早的碑刻到石板印刷,然後再慢慢發展為木板印刷,延續了數百年,一代代工匠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是口口相傳,師徒父子相傳,並沒有形成一種標準和規範。

這裏面當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秘技自珍,絕大部分老工匠除了自己徒弟和兒子外,是絕不會輕易把吃飯的技術傳授給外人,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工匠都來自底層,絕大部分都不識字,寫成書給他們,他們也看不懂。

“這裏最興盛的時候是則天女皇當政之時,那時這裏有一千余人,日以繼夜的印刷佛經,至少印刷了幾十萬部佛經,傳給天下寺院。”

印刷當然需要技術,要印刷得黑字清晰,墨跡不染,這就是涉及到用墨多少,用紙的選擇,火候的把握,否則讓沒有經驗學徒工去做,保證印刷得一塌糊塗,但印刷術中的技術核心卻是制版,這也是郭宋最關注的。

“那這裏豈不是堆放了大量的雕版?”郭宋笑道。

“正是,請殿下隨我來。”

郭宋來到後院,後院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一角堆滿了丟棄的雕版,都是雕刻失敗的板子,堆積像小山一樣。

正面是三間大屋,一名從事打開鎖,推開門,郭宋在眾人簇擁下走進大屋,裏面一排排木架,上面擺滿了一疊疊雕版,郭宋拾起一塊板子,是《金剛經》的雕版,上面陽文雕刻得蒼勁有力,木質是堅固的棗木,十分黑亮,看來很有些年頭了。

“這是天寶年間刻的《金剛經》,實際上我們原本有三套《金剛經》的板子,神龍年間的板子被蟲蛀壞了,只剩兩套,現在前面印刷用大歷年間的板子,這套天寶年間的板子就作為備用。”

“這裏一共有多少套板子?”郭宋問道。

“這裏一共有兩千套板子,主要是佛教、道經和儒經,都是常用的板子,很多個人委托刻的詩文板子不在這裏,我們在豐安坊還有一座倉庫,那邊還有四五千套板子,但都不怎麽用了,銷毀了又可惜,就堆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