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雙徐合璧,穩得一批(第2/3頁)

“定遠軍如今情況如何?公明將軍能否再描述一下,具體多少能夠完全出城的兵力?”

“如今定遠軍馬步軍共計三萬余人,其中能夠完全調動出征的有兩萬五千人,要守住泰山郡,戍守的士卒也不能太少。”

“而青山營是獨立於定遠軍的,他們並沒有駐守在泰山郡,他們現在在張燕的地盤旁邊的山脈之中。”

徐庶在心中默默記下了這個情況,又在心中計較了一下,其實定遠軍的實力跟袁紹的渤海軍的實力也差不多,而跟著袁紹來到青州的又都是他的主力謀士和強力戰將。

雖然說麹義和張頜他們留在了渤海,可是袁紹的整體戰將陣容肯定是要比定遠軍強上不少的。

而徐庶也是自己一個人直接對上了袁紹的智囊團。

其實這麽比是沒有什麽意思的。

因為定遠軍只是劉備集團的一個普通的軍隊分支而已,而袁紹的渤海軍則是他的全部家底了,總不能劉備的一個軍團要比人家一整個勢力都強吧?

好像,還真的比挺多勢力都強的。

比如關羽的揚武軍,他如今一個揚武軍占據著並州,就已經比大漢之中大大小小的勢力之中的七成勢力要強了。

“公明將軍什麽意見呢?”

徐庶覺得這也算是自己亮相的第一戰,也不要求一定要多麽出彩,自己現在已經算是被重用了,沒有必要用什麽太過於奇思妙想的東西來驚艷別人。

他只需要漂漂亮亮穩穩妥妥地完成這個任務就行了。

“我聽元直先生的。”

徐晃很謙遜,他對於徐庶他們這些讀書人其實還是比較尊重的,他自己也經常閱讀學習,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將。

嗯,扛著大斧的儒將。

這麽配合的嗎?

徐庶其實真沒想到徐晃一個這麽強勢可靠的大將會這麽捧著自己,果然是本家啊。

但是人家捧,自己也得足夠尊重。

既然徐晃都這麽說了,徐庶也就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和安排,但是沒說幾句就會主動問一下徐晃的想法和感受。

兩人相談甚歡。

而且也越來越熟絡,對於一些戰略的制定還能夠找到共鳴之處。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徐庶這一次戰爭的安排其實就想要以穩妥為上,能夠順順利利漂漂亮亮地完成這場戰鬥,不給對手留下任何可以翻盤的機會和點,一切都可以慢慢來,但是一定要做得完美和穩妥。

而徐晃本身其實就是善守的,作為一個以防守見長的大將,其實徐晃考慮問題的時候也會更加認真仔細詳盡,並且還會不斷地比較得失,盡量讓自己用最小的損失來獲得最大的收益。

他一直覺得這才是防守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只要進攻的敵人損失比己方大了很多,敵人一定會先撐不住,自動解除危機。

徐晃穩。

徐庶這次更穩。

雙徐合璧,穩上加穩,自然穩得一批。

“既然我們有此共識,那就以穩重為上,步步為營。”

徐庶取來了紙筆開始詳細地制定計劃,這樣更加便利有個明確的方案指定。

徐晃則是在一旁為徐庶提供一些信息,讓他能夠更好地完善計劃。

步步為營。

並不是一個虛指,而是真的要做到步步為營。

定遠軍將會用騎兵掠陣防止敵軍來襲,而步兵通過在戰區不斷修建防禦營地的方法,將袁紹他們北上的路完全堵死。

至於這樣會不會太消耗己方士卒的精力。

徐庶又不是傻子,在明顯沒有人會來幹擾偷襲和沒有意義的地方肯定是不會浪費精力來弄這個的。

但是幾乎自北向南的重要戰略點都被標注出來了,如果袁紹的軍隊在這裏有駐軍,那就讓張燕他們到旁邊搗亂,反正就是把這些駐軍引走,再控制好防禦措施。

幾乎就是順著進攻的路線過去,將所有的防禦措施都做好,隨時做好邊戰邊退的準備。

其實這麽推進,根本就沒有什麽技術含量。

也沒有什麽軍策奇謀的效果,就是很普通的推進。

但是結合上徐庶到時候面對各種情況所使用的小技巧,這個策略就成了緩慢鯨吞青州的策略了。

相當於走到哪就修城修路到哪,直接把地盤變成己方建設的一部分。

有沒有奇效不好說。

但是穩是真的穩。

而且徐庶甚至還向鄴城發了信回去,這信是用來求援的,要是鄴城還有空閑的軍團,建議調過來幫忙。

如果是別人,估計都會覺得徐庶這小子太沒種了。

你要是換成郭嘉郭奉孝的話。

他估計都直接說給我一萬人,我能奇襲袁紹給你看看。

但是徐庶偏偏就是不一樣,表現出來老穩健老慫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