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陳琛的《敗臣論》(第3/4頁)

“所以作為一個敗臣,第一時間就出賣舊主的話,那可能換來的就是自己未來的上限被封死。”

“首先,接觸不到最核心的決策。”

“其次,沒有辦法有獨立自主權,永遠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幕僚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身份上還是會被人再提起,有可能會在新東家處被排斥。”

“敗臣是戰敗之後被迫投降的,他們和那些因為矛盾沖突帶著舊主的信息來投的不一樣,那些人可叫棄暗投明,他們棄暗投明是他們自己的決策英明,但是對於敗臣而言,他們棄暗投明的功勞,在於勸說他們棄暗投明的人。”

“所以,私以為,敗臣,才更應該要擡著頭投降。”

陳琛的聲音堅定有力,似乎他將來也會這麽做一般。

劉備:嗯嗯嗯?

但是其實陳琛還是留了一些話,比如如果這個敗臣不是被人家看重的,那他就這麽昂著頭提要求,大概率可能是會被直接把腦袋砍下來的。

這個理論只適用於被敵方看重的大將大臣,而不是某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廢物。

“其實田元皓此舉,與那些投降之後希望能夠不與舊主為敵的將領要求,有異曲同工之妙。”

“甚至就按照他這個要求,其實也算不上什麽,沒有必要放大化。”

“而且田元皓甚至都沒有說不參與到針對袁紹的計劃中。”

“玄德公可信我,倘若我們給予田元皓信任,他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的。”

其實陳琛當時知道田豐被留在渤海郡的時候,還是蠻驚喜的,就是沮授沒有留下來比較可惜,倒也是他貪心了。

因為當謀臣跟主公分隔開來的時候,他們的中二病可能就不會那麽重了。

其實有時候敗了之後,就是主公跟謀士、大將他們待在一塊,然後哭一哭,喊一喊,互相感染一下情緒,回想一下曾經的美好,然後相互約定共赴黃泉。

其實說實話,這種主公壞得很呢。

你看看那些沒有跟主公在一起被抓住的,還沒有投降的,都成了無雙忠臣了,這說明投降是正常選擇啊!

其實按照陳琛的想法。

大家的思想就有點問題。

那些能夠無懼死亡,為了忠誠,一腔熱血去赴死的固然值得尊重。

但是那些選擇活下來的人,他們只要不對舊主造成太大的創傷,那他們也不應該被人唾棄。

因為,他們也只是想要活下去啊!

當然,跟異族的話,另當別論。

陳琛今天他就承認了,他就是一個赤裸裸的種族主義者,他就是覺得大漢民族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其他異族就是不行,只有漢人才是人,其他人種,那怎麽對待還得看心情。

“呼。”

陳琛腦子裏的思緒還在飛翔,劉備卻是想明白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心中也沒有了芥蒂,擺了擺手。

“告訴子龍,準了,讓他們把袁譚的屍首護送到青州去還給袁本初吧。”

“諾!”

荀攸到一旁去起草書信,讓人把書信送回浮陽城去,也算是給田豐一個交代吧。

他們都知道,按照這個情況的話,這封信寫出來的時候,田豐這位大才,也算是進入自己的陣營之中了,至於他能夠帶來多大的作用,他們還不知道。

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他是被陳琛先生所認可的人,能夠被陳琛先生認可的人,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是拉胯的。

就算是之前辦事有些輕浮看著不靠譜的郭奉孝,之前也做好了太原的調研,為太原的基建工作和民生提供了很多幫助。

而這次渤海之戰之中,更是和郭缊商討提出了將三軍拆解再重組的臨時戰略,將奇謀發揮到了一種穩妥得不像是奇謀的程度。

可以說在這次渤海之戰中,最為亮眼的並不是趙雲和張飛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

也不是馬超的小失誤帶來的尷尬和損失。

而是老少兩郭商議出來的三軍拆解重組戰術。

他們在開展這次戰術之前,也是征求過了三位將軍的意見,張飛、張遼表示了自己帶的騎兵肯定夠強夠聽話,而且也都相信子龍帶騎兵的實力,所以在合作方面很順利。

而他們也模擬了解過了趙雲的騎兵攻城的成功率。

可能性不用測了,之前趙雲就展示過了。

誰都知道劉備如今的騎兵很強,在劉備之前的各個知名戰役之中,都是騎兵大放異彩,無論是雁門鮮卑之戰,還是白波谷匈奴殲滅戰,其實都是騎兵在統領全場。

而青山營偷襲張燕大寨的戰鬥又沒有多少人知道,攻打鄴城更是沒有什麽戰鬥發生。

所以麹義的兩支特殊部隊,比劉備軍的普通步卒要強一些,能打,對於騎兵呢,又本身就是作為步卒克制騎兵的角度來搭建的部隊,自然是有一定的克制消耗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