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4頁)

眾人:“…………”

……再次一言難盡!

紀霜雨之前導演的兩部戲,都是唯美的神話劇,現在和他們說家庭糾紛嗎?

現在沒有大數據分析,但是紀霜雨心中有歷史數據作為證明啊。什麽收視最高,最好切入,如何會衰敗……這些,在華夏戲劇發展歷程上,都是有過證明的。

紀霜雨道:“我所說不是一味家長裏短,否則一樣會走到末路。戲劇,要去打動觀眾,但絕不能諂媚觀眾!”

剛才還想吐槽的人,聽到紀霜雨這一句,一時又頓住了。

打動觀眾,但絕不能諂媚觀眾嗎?於見青咂摸著這句話。

紀霜雨道:“我想說的,是以此為載體,傳達思想。家庭就是國的最小單位,一切問題,其實都可以在這其中揭示,找到對應。也是普通人,最能理解的表達形式。

“真要去給華夏的大眾演出,改良世風,那就是應該更加貼近現實,表現華夏社會,華夏人的生活。否則,你們演技再好,布景再真實,那也是西洋新劇,不是華夏新劇!

“第一步走出去了,才能培養出觀眾,有以後的更多題材。接地氣,才能傳播,而有深度,才能長久。”

春雷社的學生真如醍醐灌頂。

都不提這內容,你看紀導演居高臨下的模樣,真正是好有說服力,好有氣勢!

“我也要上去,我也要上去玩!!”

露露在台下直跺腳,蹦了好幾下。

紀霜雨趕緊坐下來把她也撈到台上來,站起身後拍拍衣擺,重新恢復一臉聖光。

學生們:“…………”

……他什麽時候把台口的燈打開的??

孫校長贊道:“上次在義演時,葫蘆生寥寥數語提及西方文藝復興之後,戲劇的發展途徑,我就覺得葫蘆生想必對新劇並非尋常戲界人士的態度。沒想到非但如此,還極有觀點。”

周斯音看了眼紀霜雨,口中也附和道:“紀導演曾將影戲中的蒙太奇技術搬到戲曲舞台,擅長圓融之術。想來一法通,萬法通,新舊只在一念之間。”

文藝復興不必說,蒙太奇理論也有愛好影戲的社員也聽過,交頭接耳起來。

孫校長和周斯音的話,說在事後,沒了煽動的嫌疑,卻也讓本就被剛才紀霜雨忽悠的春雷社員,再吃了一粒定心丸——大家的感受沒有錯,原來身在舊劇陣營的紀霜雨,實在是個深知創新開明的人物!

春雷社的人你看我我看你,覺得心在怦怦跳。

紀導演真的好會說,好懂的樣子哦,甚至比以前見過的洋人布景師,還要頭頭是道,或許是因為他作為華夏人,角度不一樣,也才說得出華夏新劇之論。

他們不怎麽看舊劇,但也聽說過,紀霜雨的寫意舞台少有機關,但還是有機關的,而且頗有新意,更說明了他懂得科學的屬性。

怎麽辦,已經開始想給他送錢了……!

紀霜雨看到了熟悉的被蠱惑的表情,心知八九不離十了。

於見青自然也是被征服的一員,這理論契合了他之所想,又極為成熟,也不知紀霜雨身在京城,論及戲劇理論,堪稱提綱挈領,高屋建瓴,比他經常交流的滬上新劇人士還要透徹一般。

他兩眼發亮,問道:“聽紀導演言論,定是對戲劇理論有獨到研究,鹿林深為嘆服,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指導!只是,恕我直言,這布景人才,是否還是需要另外聘請?”

——就算不排西洋名著,新劇舞台的布景,也是走的寫實風,和紀霜雨的拿手的寫意布景,全然不同。

紀霜雨卻是搖頭輕笑,他雖然以寫意布景出名,但寫實風……他還能不了解?

“你們看過我導演的《靈官廟》和《感應隨喜記》嗎?”紀霜雨當下就以自己所導演的戲曲,對照如今所謂的寫實風布景,給他們比照分析了一番。

現在多數新劇的布景,說是寫實化,只是繪畫風格寫實而已,運用硬板畫片,和大道具。

所有背景都是畫在布景片上的,室內就畫桌椅,室外就畫亭台。畫師透視關系處理好也就罷了,處理不好就很可笑。

即便處理好了,平面還是平面,演員要是和布景片離太近,人能比布景裏得房子還大,比例完全失調,二者根本不在同一個空間內。

這樣的所謂寫實,整個舞台的空間透視錯漏百出,浮於表面,完全一平面,色彩搭配一塌糊塗,更不知應用燈光。

要論起空間感,立體感,甚至不如紀霜雨排的戲曲!

新劇布景正風行,紀霜雨卻貶得一無是處,但是春雷社的人想反駁都無從反駁,那些確實是布景片的缺點,從前覺得瑕不掩瑜罷了,大家也想不到還能更好的了嘛。

他們本就沒有技術人才,誰懂透視和燈光啊,紀霜雨的超前技術觀念簡直是碾壓式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