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2/4頁)

這,這是誰拍攝的?

華人主演,應該是國產,但是所用到的技術,王和笙都看傻了。

他從未看過有人能將剪輯完成得如此有沖擊感,而且完全打破了傳統思維!抽取重要段落剪切?這簡直就是一個顛覆!

在國外,剪輯藝術已經開始發展,而在國內,剪輯是什麽?就是一張桌子,一個放大鏡,一把剪刀。知道一秒的膠片是多長了嗎?好了,可以開始剪了。

很多就硬剪,硬轉場。

別說在現在了,就是幾十年以後,華夏都大有不重視剪輯的現象。

在很多人眼裏,剪輯就是把沒拍好的部分剪掉,將鏡頭拼接起來。

但是在這短短十幾秒裏,王和笙就看到了用剪輯重構的時空故事,看到了鏡頭切換構成的節奏感與沖擊力,簡直目不暇接……

甚至,在有聲影片、無聲影片孰優孰劣仍存在爭吵的時刻,在這裏,王和笙體會到了聲音蒙太奇的魅力。

王和笙:也許你們普通人看到這種鏡頭,會被畫面沖擊到。其實在我們專業人士眼裏……這種沖擊更大啊啊啊!

這是徹頭徹尾的炫技,所有人完全能夠體會到紀霜雨拍攝短片的初心——向書妄言這樣的外行觀看者證明,沒有人比我更懂技術。

太美了!

光影,聲樂,畫面的流淌,場景的奇妙轉換,流暢的節奏……所有這些新奇的感受,襯托出兩位一古一今的女演員,烘托出那支鋼筆的特殊之處。

直到最後一行字幕打出來,才有人慢半拍感慨,一如所有第一次見到它的人:“我的天,這是……廣告?”

廣告。

我們華夏什麽時候這麽奢侈了,動用這樣的設備、技術、演員,拍攝一支銀幕廣告。不太懂的人總覺得,這個花費應該很高吧?畢竟,比那些西洋投資十幾萬的巨片看起來還過癮。

“你們看到沒,最後那字兒還變化了,真乃影戲魔術也!還那畫面從筆尖一轉,我都看呆了。不知怎麽的,現在心跳得還有些快。”

“是金仙和林尋芳呀,我的天爺,兩位大美人一起拍攝,簡直不知更喜歡誰了……”

“她們用的這寒星鋼筆可以到哪裏買??”

“哎,等等,又有字幕了,導演……紀霜雨?”

影院內一片嘩然,居然是紀霜雨拍攝的。

這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紀霜雨的書法人盡皆知,他亦是《絕色》和《洛陽春》的導演。

只是任誰也沒想到,紀霜雨還精通拍攝……不是,這種人才到底為什麽不是滬上的??他怎麽就從京城,從舊劇出名呢??

王和笙更是猛然想到,公司曾經讓他拒絕了魏可聲、紀霜雨等新舊劇人士要牽頭辦的戲劇大學,當時他自己也根本沒猶豫,畢竟,那二位都非影戲界的。學校影戲專業空空如也地來招人……兩邊學校他必然只顧得上一邊啊,用腳想都知道怎麽選。

可現在看來,似乎不是他想的那麽回事……

“再放一遍!!”

王和笙站起來沖著工作人員高喊。

他有些激動,因為閉目養神,他並未從最開頭看起,而且信息量實在太大,有太多值得他琢磨的概念了。

他甚至想到,如果有人用這樣的技術,去拍攝真正的故事片……

其他觀眾也被提醒了一般,看著又開始播放醫藥廣告的屏幕,大聲喊起來:“沒錯,再放一遍剛才的影片!”

“我還要再看一次!”

他們渾然忘了那只是一個廣告,甚至沒有講述一個起承轉合具備的故事——這又怎麽樣,比起很多影戲,它也更有觀看性啦,多美啊!

即便紀霜雨是按著廣告來打造的,但出現這種當成觀賞性短片欣賞情況,還是必然的。好在,大家雖然被畫面吸引,但也都把寒星鋼筆四個字記在心底了。

往日大家不罵廣告就好了,今日反倒要求再放一遍,其中還包括他們公司的導演。

這位放映員不止不想對抗群情激動,他自己,也想再看一遍!

足足觀看了六遍廣告,仍有觀眾意猶未盡,可是此時,正片《鴛鴦戲夢》已經要上演啦。

可是,誰又在乎呢。

但和方才所看的短片比起來,此片簡直是平庸乏味到極致,往常能看得津津有味,今日來看,卻倍感拖沓,身心尚沉浸在之前的刺激中,對觀看的一切,毫無反應。

明明是新片,內容平心而論也不錯,可就是……寡淡,在看完寒星鋼筆的廣告後,這玩意兒簡直味同嚼蠟。

王和笙只覺索然無味,站起來向外走去,他滿腦子都是:如何才能找到紀霜雨?紀霜雨他們學校什麽時候開學?我要怎樣才能入學?

可有賴滬上報界的記者們,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紀霜雨,剛剛離開滬上!

……

相似的情景,發生在這一天滬上的大小影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