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三合一(第4/6頁)

鞏尚書很是無賴,能要到銀子修路就行,至於臉,那是什麽玩意兒?不知道不清楚不想要。

胡尚書被鞏尚書這態度氣了個半死,恨不得當場同他一決生死,還是虞衡出來拉了個架,仔細同胡尚書解釋了一波修路能帶來的好處,主要還是給胡尚書畫餅,講述路修好後能帶來的種種收益,比如收個過路費什麽的,新的水泥路走起來肯定更舒坦,趕路的人一準樂意花這個錢。還可以運各地特產進京,時間短,更新鮮,若是各州之間的路都修好了,更能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起來了,朝廷的稅收自然而然也多了,百姓們的日子也能過得更好,一舉數得的事,也就前期需要朝廷墊些銀子,後面肯定是能回本的。不僅能回本,還能賺上不少。

胡尚書也就是顧忌自己一個爆發會在虞衡那兒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後不好把人騙到戶部來,這才耐著性子聽虞衡扯犢子,實則心裏已經將鞏尚書下了油鍋,破口大罵這老貨陰險不要臉,竟然讓虞衡出頭,自己卻躲在背後看熱鬧。

不過在虞衡的講述之下,胡尚書的怒氣倒是消減了不少,慢慢認真地開始琢磨虞衡話中的意思,順著他的思路仔細一想,好像還真是這樣。

比如先前燒制水泥,采石場肯定是最忙的。只算服徭役的百姓,那人手遠遠不夠,這時候,采石場就得給工錢招人。招來的人越多,生活所需物品也越多,又間接拉動了米面糧油及小菜的銷量。

有需求就有市場,原先百姓們自己種菜自己吃,這會兒市場上的菜不夠,百姓們自然能把菜賣出去賺點進項。當然,這一點人還影響不了整個市場,無非就是臨近采石場附近的市場和百姓得了實惠。

但燒制水泥又不只有采石場的事兒,生火的煤炭需求量也不少,這不又能催生一批礦工?將這些原材料搬去燒制水泥的地兒,一路上勞力財力又是一大筆,其中歇腳進食之處,不都是給當地百姓創收來的?

雖然是朝廷出了大頭銀子,但百姓得了銀子,手頭寬裕了,不得上街逛逛為家裏添點什麽?買了東西,一筆一筆,朝廷不都要向商戶征稅的?市場盤活了,朝廷只有好處,哪有壞處的?

胡尚書哪聽過這等話,他雖然於經濟一道上頗為有天分,也架不住虞衡這個開了掛的家夥啊。這貨可是見識過後世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的繁華模樣的,深知促進消費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雖然沒有系統的學過,大概也能說出個一二來。

這時候,系統瞅準時機蹦了出來,熱情地推銷自己:

【空間內還有金融課程喲,大佬上課,包教包會,宿主要不要試一試?】

虞衡幹笑,“暫時先不用,謝謝。”

能多當幾天鹹魚就多當幾天鹹魚,堅決不提前奮鬥。

自己這不是還沒進戶部嘛……金融課,等自己去了戶部再說吧。

【你也沒進工部啊,不也一直幫著鞏尚書忙活水泥的事兒?】

“這能比嗎?當初連州都快被水淹了,我要是不抓緊時間把水泥弄出來,一座城都得遭殃,那時候誰還會算得這麽清楚呢,不得把救人護城放在第一位?”

系統沉默,一時間竟不知道是該誇虞衡心善還是該吐槽他不求上進,無語地下線了。

景隆帝也覺得虞衡怪有趣的,說他膽子大吧,有時候說話又十分謹慎,像上回景隆帝問虞衡左刺史女兒之事,虞衡還把鍋往自己身上扛。但說他膽小吧,修路這等耗資巨大的國之大事,他一個被鞏尚書拖過來,和此事完全不相幹的小翰林,又有膽子對修路之事長篇大論,為此還不惜杠上一個閣老,也是迷醉。

虞衡卻覺得自己這做法沒毛病,該出頭時還是要出頭,都否則的話,光扯皮就扯上一年半載,那豈不是浪費時間?

水泥做都做出來了,要是不投入使用,所用的成本不就全都浪費了嗎?

這理由簡直無懈可擊,胡尚書當即瞪了鞏尚書一眼,暗罵一句敗家老頭,嘆著氣點頭應了,而後齊刷刷看向景隆帝,看景隆帝到底做何決策。

景隆帝也沒讓人失望,笑眯眯地應了此事,還惡趣味地挑動著胡尚書敏感的神經,吩咐鞏尚書,“既如此,你便算算,修一條新路到底要多少銀子,算清楚後再問戶部要錢。”

胡尚書那臉色,憋得就跟半個月沒上廁所似的,臭得不行。

鞏尚書則喜滋滋地應了,回頭就做了張預算表交給了胡尚書,胡尚書一看上面那個數字,差點把這預算單糊在鞏尚書臉上,整個人宛若一只護著雞崽子的老母雞,奮力展開翅膀攻擊所有試圖接近小雞仔的人,“動不動就幾十萬兩,你這是修金路呢?沒有!”

鞏尚書笑得一臉和氣,“別急嘛,到底多少銀子,還是可以再談談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