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三合一

其實虞衡現在搗鼓出來的自行車, 跟後世還有很大區別的,持久性就沒後世好,動不動就要換鏈條。

京城的達官貴人們出門, 要麽騎馬要麽坐馬車, 前朝還有坐牛車的,因為牛比馬走得更穩, 不過後來慢慢都坐馬車, 牛車逐漸被取締,大部分牛還是作為耕牛,放在了最合適它們的位置。

自行車這玩意兒,對達官貴人們來說,其實沒有什麽特別實際的用途。速度不如騎馬, 舒服不如坐馬車。

但是!這玩意兒稀罕啊!

物以稀為貴這句話是永遠的真理, 更別提,這玩意兒還是兩任帝王爭著搶著要盤進自己手裏的東西。單是這份榮耀, 足夠自行車笑傲群雄, 身價倍增,成為大宣新一代的潮流用品。

虞衡最開始做自行車,就沒想過走平價路線。主要吧……怡陽府的橡膠樹雖然不少, 但除了做自行車外, 虞衡還要做其他橡膠制品。像雨靴松緊帶這類東西,其實更加貼合大眾的需求。

達官貴人到了冬天能穿皮靴保暖, 普通百姓哪裏穿得起?能多納幾雙千層底布鞋就非常舒服了。但是,布鞋穿著雖然舒服,到了雨雪天,那就是遭罪來的,鞋子襪子一起濕。尤其是冬天下雪後, 在外面走一圈,腳都不是自己的了,回家後都沒有知覺,凍得不行。

雨靴雖然保暖效果不太好,好歹能防水,到時候往裏面塞個毛鞋墊,也能稍微起到一點保暖效果。

這樣便民的東西,虞衡當然不會把價格定得太高,那就失去了意義。但怡陽府的百姓還要脫貧呢,要是全走物美價廉路線,怡陽府脫貧之路更要艱辛不少。

所以,虞衡就把自行車定位成奢侈品。景隆帝和昭寧帝都這麽賣力表演代言了,要是虞衡還不抓住這個機會,那他這個怡陽府知府也別當了。

人一旦忙起來,就覺得日子過得飛快。一直到把自行車做出來送去京城,虞衡已經在怡陽府待了整整十個月了。

小湯圓也過了兩歲生日,從一個走路走得晃晃悠悠的小企鵝長成了不那麽晃悠的小小男子漢啦。

虞衡對小湯圓有頗多愧疚,風碣縣的橡膠廠從籌備到做出成績,都是虞衡一手操辦的,縣令們也沒閑著,每個縣令都領了修路的差事,負責自己縣內的那一段路,八個縣同時施工,虞衡這邊的橡膠廠也在同期籌辦,可以說,從虞衡上任後,整個怡陽府,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就沒一個閑著的。

這十個月,應該是怡陽府官民過得最累的十個月了。

但是,他們做出成績來了!

連接各縣的水泥路已經修好,進入州城後又並入了岐州至京城的水泥官道。單就這一條路,怡陽府就是大宣境內的獨一份,朝廷大手筆還只修了京城到其他九州的水泥官道呢,州下面的府?不好意思,沒那個銀子,你們想修,自己想辦法。

有胡尚書在,撥款是那麽好申請的嗎?

別說岐州其他府的知府酸成檸檬了,就連其他州的刺史,聽了這事兒後自己都怪不得勁兒的。

這差別待遇,誰看了不眼紅?

眼紅也得忍著,誰讓人家虞衡能耐呢?

他申請的款項是一百萬兩銀子,拿了這一百萬兩銀子修了路,辦了廠,短短十個月,啪嗒一下弄出來一自行車,見過的人不多,但太上皇和昭寧帝搶來搶去,就這架勢,自行車就肯定不會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次品。

虞衡也膽子也特別大,客串了一把資本家,達官貴人們給他寫信要買自行車,說什麽任由虞衡定價,虞衡還真沒跟他們客氣:承蒙惠顧,一輛自行車一萬兩銀子,不二價,謝謝。

這要是在後世,虞衡定的這價格,妥妥被人舉報到消費者協會的節奏。但現在不一樣啊,天底下就虞衡這兒有自行車,目前還就皇宮裏有一輛,還被景隆帝搶去行宮了,昭寧帝還眼巴巴等著呢。

壟斷的生意最好做,技術掌握在虞衡手裏,價格定多少,那還不是任憑虞衡說了算?愛買不買,不買有的是人等著,就是這麽霸氣。

其實虞衡報的這價格聽著唬人,但是吧,向他寫信要買自行車的人是誰?京城那幫達官顯貴啊!那幫家夥家底有多富,虞衡心裏清楚得很。

想當年虞衡還是個混吃等死的紈絝時,跟著沈家兩位表哥混過一段時間的紈絝圈。好家夥,那些豪門大族的紈絝,那手筆,確實對得起他們的出身。一萬兩銀子,玩的大的紈絝,一晚上和死對頭爭風吃醋給花娘砸的錢,就差不多有這個數了。更別提這幫達官顯貴們買古董字畫花去的銀子了。

虞衡把自行車的價格定在一萬兩,對達官顯貴們來說,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一萬兩買個大面子,出個大風頭,值!

想想玻璃鏡子最開始出現時,法國王後結婚,威尼斯國王送她那面小小的玻璃鏡,就值十五萬法郎。後世一面小鏡子才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