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李逸飛的曲線捐贈

李逸飛不在羊城三七互娛大廈,他帶著防疫物資飛去蓉城。

很多年前,他在蓉城川大畢業,這裏是他的故鄉。那時候華西還是華西,和川大是兩所大學。

但現在已經變成了校友。

機緣巧合,李逸飛在疫情爆發前買了20萬枚N95口罩,這讓三七互娛的口罩儲備爆棚。

無論是員工還是員工家屬都有足夠的防疫物資,不會為幾枚口罩每天做算術題。而且還不是普通的外科口罩,是高端大氣上档次的N95,戴出去相當拉風。

但20萬這個數量太大,李逸飛很早就決定要把口罩捐給前線,支援逆行的醫護人員。

他已經習慣了做慈善,無論是哪次天災,總會在捐贈名單裏看見三七互娛、看見李逸飛的名字。

但這一次的捐贈很不順利。

世間不如意之事,十之七八。

最早,他通過熟人聯系了幾家天河市的醫院。但猶豫再三,還是沒有把口罩直接運到天河市。

他怕口罩落不到真正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手裏。

隨著時間推移,校友群中有消息,華西醫院將要再次派遣醫護人員馳援天河市。

回母校,把物資交給華西的醫生護士,讓他們帶去天河市!

李逸飛看到校友群裏的消息後,就拿定了這個主意。

雖然事情變得復雜了許多,但為了確保口罩用在第一線醫護人員身上,緩解前線壓力,再折騰也是應該的。

疫情期間全國按下暫停鍵,手遊業務量暴漲,業務繁茂,但李逸飛還是把口罩以及陸續購買的防疫物資送給華西為重。

捐贈儀式很簡單,說是儀式,其實只留了兩張照片以為留念。

李逸飛不缺錢,也不缺名,這些對他來講都沒有意義。

他想看到天河市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捐贈完物資,負責聯系的華西師弟一再保證肯定會一枚口罩都不落的跟隨最近一批支援天河市的醫護人員趕赴前線。

四川省第五批、華西醫院第三批支援天河市的131名醫護人員已經集結完畢,準備趕赴天河市,參加總決戰。

有前期支援的醫護人員反饋意見,最近一批醫護隊伍裏,有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中心、急診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內分泌代謝科、消化內科、老年醫學中心、中西醫結合科等科室的人員。

其中醫生30人,護士100,工程師1人。

一名工程師混在醫護人員的隊伍裏,顯得格格不入。

但他很重要。

與之前派出的兩批次醫療隊不同的是,在第三批醫療隊中配備了專業的後勤工程師負責氧氣的供應工作。

連醫院的醫生、護士都不認為氧氣有多“重要”。

不是說氧氣真的不重要,而是醫院的墻壁管道裏隨時隨地有無窮無盡的氧氣。哪怕是不方便的地方,也會有氧氣筒的存在。

但是在天河市,面對嶄新的形勢、困境,氧氣被提到一個極高的高度。

隨行帶著一名工程師,只要有需要,氧氣就能跟的上,這是華西醫院前兩批次支援人員提出來的意見與建議。

一切都在摸索中漸漸轉入正軌。

前期驟然被打懵,醫療擠兌、物資匱乏、人員緊張,一切混亂不堪。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混亂的狀況已經理順過來。

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講這個速度太慢,可對於前線浴血奮戰的醫護人員來講,已經全力以赴。

李逸飛捐贈了物資後並沒有離開,而是看著最近一批華西醫護人員奔赴前線的告別儀式。

紅色條幅上寫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赴鄂青年突擊隊的字樣。

條幅左手是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右手邊是青年突擊隊的旗幟。

131名醫護人員以及工程師身穿統一制式的紅色外衣,戴著口罩,留下這一批次人員的“全家福”。

在此之前,華西醫院已經有162名醫護人員奮戰在天河抗疫第一線。

一批又一批的人奔赴火線,天河市的情況卻沒有好轉,包括李逸飛在內的所有人都有些心焦。

從抗洪救災到汶川地震,再到玉樹地震,每一次天災面前解放軍和醫護人員趕赴前線,總是在1周左右就能聽到好消息。

但這一次不一樣。

李逸飛的心頭沒有因為公司的年報靚麗的數字而喜悅,更多的則是陰霾籠罩。

又一批人馳援天河,要是還不行怎麽辦?

大年夜,華西就派了第一批支援天河市的醫療隊,隨後一批一批人趕赴天河,連個好消息都沒有……

他默默的看著華西第三批醫生護士上了大巴車,趕赴機場。

一輛輛大巴車上滿是紅色身影,下面送別的家人們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