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更合一】 縱有萬擔……

瓊林宴推杯換盞結束後, 老皇帝換下肅穆的龍袍帶著三百新科進士去大瑤山踏青賞杏花。

大瑤山山腳的杏花早已謝得只剩抽芽的綠葉,一行人便跟著老皇帝的轎攆去了半山腰上的瑤山寺。

有道是‘山寺桃花始盛開’,時至四月底, 坐落在森寒山腰處的瑤山寺像是早就預料到進士兒郎今日要挾酒上山賞花, 一夜之間,原本還打著花苞的滿園杏花紛紛綻開花衣, 盡情的用嬌嫩清香的花蕊迎接眾人的到來。

和盛言楚走在一起的都是文進士, 見此良辰美景,自是要停下來吟詩作對,老皇帝撫須大笑,也跟著進士一起賦詩一二。

一道過來的還有記錄事實的史官和宮廷裏的畫師,幾人一揮而就, 一幅幅紅衣進士暮春賞花圖躍然紙上。

賦詩盡興後, 探花郎應玉衡按科舉習俗在滿園嬌艷的杏花中折了一枝撇在耳後,盛言楚等人圍著打趣喊探花郎人比花嬌之類的討喜話, 應玉衡一個擁有兩個孩子的父親愣是在今日被大家揶揄的臉紅成羞赧的小家婦人。

探花郎摘了新枝, 盛言楚等人緊隨其後,紛紛選各色杏花簪在帽檐上。

來往瑤山寺上香禮佛的京城百姓見皇上的儀仗就在不遠處,眾人趕緊前去跪拜, 老皇帝一臉笑意地擡手命子民起身 , 見新科進士們著紅服簪花隱匿在山林中行走,老百姓們見之效仿, 才半天的功夫,瑤山寺附近的杏花就被采摘一空。

有農家子心疼杏樹,也有人說將花苞全摘了日後沒杏子吃,京城進士們聞言笑作一團。

“大瑤山的杏花不下百來種,往年京城周邊來往百姓想踏青都會上大瑤山, 為此朝廷就在這一條道上種了滿園的杏樹,這些杏樹只開花不結果,便是咱們這些人不上來簪花,等過兩日也會有百姓自發的往這邊跑,這些花較之旁的杏花氣味要濃郁些,采來釀酒或是做杏花煎都是好的。”

一說吃的,幾人相視一笑,跑到老皇帝跟前請了命後,幾人相邀往瑤山寺踏去。

盛言楚去年年底在瑤山寺許過心願,如今高中狀元,他當然要來還原。

捐了十兩香油錢,拜過菩薩真人後,盛言楚腳步一動,忽心血來潮往取簽的福堂走了幾步。

李蘭恪胳膊肘懟了懟應玉衡,齜著牙幸災樂禍:“盛賢弟急了。”

瑤山寺常年有齋飯,所用的素菜都是當下最嫩的綠葉野菜或是杏花苞做的油茶煎,應玉衡身為江南水鄉之人,最為喜歡用油茶煎至略帶苦澀味道的杏花苞。

心滿意足地將一大口杏花煎塞進嘴裏,應玉衡吐字不清地說:“我聽盛賢弟的書童說,去年年底寺裏的主持已經給他解了簽,說他紅鸞星有所動之跡象,按理他這會子應該有苗頭了才對啊,怎麽今個他又跑去取簽?”

李蘭恪嘩得一下展開玉扇慢搖,揚起嘴角:“咱們跟過去瞧瞧唄,盛賢弟瞧著一副清心寡欲的菩薩像,沒想到幾月裏竟一口氣取兩回姻緣簽,要說他不是急成親抱嬌娘誰信呐?”

“走走走——”應玉衡搓搓手,笑得跟賊似的。

自從在金鑾殿上聽說盛言楚娶妻有難言之隱後,雖說盛言楚解釋了嫡子,但應玉衡總覺得沒那麽簡單,試問天下能做到苦讀十年書還保留童子之身的人有幾個?

且別說有些讀書人成親晚,從縣試到會試乃至前兩天的殿試結束後,各路學子皆會去酒館或勾欄院嬉笑,每每到了放榜後的輕松時刻,大部分讀書人誰不是左擁右抱圖個爽快?

當然了,不排除有潔身自好的讀書人,或是家中貧寒不好去煙花之地取樂的。

便是不狎妓或是吃花酒,但幾乎九成以上的讀書人總會在這幾次科考後踏足一次溫柔鄉所,可惜,盛言楚就是那最為少數的一成,別說狎妓了,連花樓的門檻他都沒踩過。

就是這麽一個不動凡心的人數次去抽姻緣簽,能沒秘密嗎?

-

盛言楚去佛堂的途中還遇見了熟人,正是之前在鄉試貢院幫他押解西山書院杜開見官府的裘和景。

“小秀才?”裘和景擡手掌掌嘴,飛奔過來,改口道,“盛大人也是來取財神簽的?”

裘和景是自來熟的性子,因出生貧寒,消瘦的臉頰黑中泛黃,不過巧在有一雙黑黝黝的大眼睛,笑起來時眼瞼下的臥蠶堆起兩道彎彎的小船。

在鄉試貢院時,盛言楚曾好奇地問過裘和景為何在額頭上綁一條白布巾,裘和景撓頭說那是他們昌余的習俗,族中有德高望重的人遇難而亡後,像裘和景這種出遠門的孩子均必須在頭上綁一條白布巾,說是為了防止遇難族人的魂魄半夜拉他們魂歸故鄉。

今日裘和景依舊綁著白布巾,只不過布巾之上插滿了各色杏花,一蹦一跳跑過來時,盛言楚恍惚還以為自己見到了西遊記中的天竺少女……身邊的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