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熱議

“《大白鯊》導演初涉大銀幕,新片疑似科幻題材。”

“暑期掀起全國海濱旅遊業大災難的《大白鯊》導演又出新片,據發布會所述,新片《生死頻率》為科幻犯罪懸疑電影!”

“接連刷新網大票房紀錄的新銳導演李謙挑戰大銀幕,處女座《生死頻率》能否再次創造奇跡?”

“張翰宇、鄧朝上演父子親情,科幻大作《生死頻率》來襲!”

“據光電備案所示,《大白鯊》導演李謙新作《生死頻率》備案分類確實是科幻懸疑犯罪電影,究竟是掛羊頭賣狗肉還是華語科幻電影的復興?”

……

即便是在熱鬧非凡的暑期档,李謙的《生死頻率》開拍,依然有不少新聞開始報道。

畢竟是院線電影,又多了個科幻的噱頭,遠不是網大能比的。

對於李謙這個名字,絕多數觀眾都是非常陌生的。

鮮有人會去關心一部網大的導演,更何況電影也都過去了快兩個月,壓根沒什麽人記得李謙這個名字。

不過提到《大白鯊》,那網友們可不陌生了。

“那個《大白鯊》的導演不拍網大了?我說怎麽這個月都沒發現他的新電影!”

“拍什麽院線電影啊,拍網大多好,一個月能看一部,《狙擊電話亭》和《大白鯊》都挺好看的!”

“還是科幻電影啊,是不是真的?”

“我去,我才看到,國內有科幻電影這個類型嗎?假的吧。”

“軟科幻有吧,我記得八幾年看過一部《珊瑚島上的死光》應該算是科幻。”

“《霹靂貝貝》也算吧,這個是兒童科幻片。”

“科幻片怎麽能少了我大《無極》,時空穿越算不算科幻?”

“笑死我了,饅頭也算科幻片?”

“嘰嘰歪歪的,沒人發現張翰宇演鄧朝他爹嗎?”

“看新聞報道的采訪裏的內容,好像是跨越時空的父子,是穿越時空的類型嗎?”

“管他呢,到時候再看,反正《狙擊電話亭》和《大白鯊》都拍的挺好的,這部《生死頻率》也可以期待一下。”

“呵呵,網大和院線電影可不一樣,我看他要撲了,還是回來拍網大算了。”

……

外界的種種議論,李謙現在都聽不到了,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電影的拍攝中。

懷柔影視基地,拍攝已經持續了三天。

膠片電影,也比數字電影要累得多。

基本上每天拍完之後,就要拿去基地的洗印廠洗印。

洗印出來,第二天晚上就和攝影師、燈光師、美術師、剪輯師一起看片子。

沒問題就萬事大吉,有問題了,就要臨時更改計劃,把有問題的重拍。

不過還好,洗出來的頭兩天的片子裏,並沒有出現什麽問題。

不過,這麽高強度的工作,才第三天,李謙就開始有點累了。

6點不到起床,和主創開會兩小時,一天拍完之後,又帶著他們看洗出來的片子。

然後邊拍邊剪,這個李謙就沒有自己動手了,找了個剪輯師。

不過只是粗剪和復剪交給剪輯師,精剪和綜合剪還是等拍完了自己來。

膠片電影便拍邊剪很正常,很多劇組通常都是一台攝影機拍的,一分鐘的戲有十幾二十個鏡頭都是常態,一部片子下來一兩千個鏡頭也不是特別稀奇的事。

經常有劇組就是,導演帶著劇組在拍戲,剪輯師就和設備被關在一個小房間裏,剪輯著每天拍好的素材。

“老大,膠片機太麻煩了,我是玩不來了。”

郭凡就幹個副導演,看著這三天的拍攝,都覺得不是一般的麻煩。

“麻煩是麻煩了點,不過咱們還算好的,以前制片廠那些老師傅,可比我們這麻煩多了。”

李謙搖搖頭,“那時候真正一台攝影機拍到底,一個動作要拆解成三四個鏡頭來拍,才真是不容易。”

他們這劇組,大多時候是一機拍攝,開機儀式上的另一台是臨時借來用用的。

只有拍兩父子通話的戲份,那是要兩個鏡頭同時拍,還有一些打鬥戲和追逐戲會用兩機。

一台攝影機拍攝的後果就是,鏡頭特別多。

舉個例子,一人拿水杯潑了對面那人一臉的戲,用一台膠片機拍,還要特寫的話,這就不是一個鏡頭了,起碼得是四個鏡頭。

雖然多一台攝影機不是負擔不起,不過室內戲不是靠自然光,燈光就把機位限制的死死的,這方面造成的負擔,比多一台攝影機都麻煩多了。

當然,演員也會比較累,鄧朝就經常不斷地重復同一個動作。

每次動作一模一樣也不是問題,這點都做不到的話,就不算是個合格的演員,別吃這碗飯算了。

室外戲份,全靠自然光的話,能兩機就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