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營銷鬼才

金雞獎的來歷源自於周總理的一副墨寶“聞雞起舞”,又因為1981年正好是雞年,就叫了這個名字。

雖然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專業獎,但是八十年代的金雞獎,可是短時間內就成為了國內含金量最高的獎項。

那些年裏,第五代導演的西部片,屢次在金雞獎拿獎,而且也數十次在國際上拿獎,不光光是一小部分人自嗨而已。

那也是金雞獎最輝煌的時代,甚至一度能和金馬獎分庭抗禮。

結果到了九十年代,因為一些社會上的變故,影響了金雞獎最初的評選方針,那時候拿獎的都是些主旋律電影了。

說主旋律電影都有些不合適,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紅色電影。

內容過於嚴肅,沒有娛樂性和觀賞性,也讓金雞獎開始飽受質疑。

93年,非紅色電影《秋菊打官司》獲獎,大概就是國內電影人最後的倔強了。

1994年發布的九五五零工程,更是徹底擊碎了華國電影人的倔強。

所謂的九五五零工程,就是九五期間,之後五年內,各大制片廠要制作五十部精品電影。

上面交代下來的精品電影,不用想了,下面肯定全都拍紅色電影。

電影拍出來了怎麽辦,給不給獎?

當然要給了。

其實,上面發的文件是說,繁榮華語電影,推動民族電影的發展,不是非得全拍紅色電影。

而且國家一直以來強調的都是,突出主旋律,堅持多元化的電影發展方向。

但是,誰讓紅色電影好拍呢,而且當制片廠不知道拍什麽的時候,拍紅色電影絕對是沒有不會有錯的。

搞得慢慢地,各大制片廠清一色地去拍紅色電影,以前偶爾會出現的《小花》、《牧馬人》這樣的經典電影,卻不再有了。

而且既然專門給主旋律紅色電影發獎,那該發誰不該發誰又是一個問題了,這就導致越來越多的雙黃蛋出現,甚至一年下好幾個雙黃蛋,被罵慘了。

雙黃蛋就罷了,還有借口,甚至還出現過最佳影片空缺的奇聞,簡直跟兒戲一樣。

不過隨著頒獎的開始,今年倒是沒那麽兒戲了,正常多了。

先頒發的是最佳男、女配角獎,王學琦憑借《梅蘭芳》的出色發揮,拿到了最佳男配角獎。

當開獎嘉賓袁荃和馮德輪念出名字的時候,李謙很明顯發現鄧朝有些失落。

鄧朝同時以《集結號》、《127小時》入圍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一個演員一起入圍這兩個獎,也算是少見了。

現在最佳男配角沒拿到,那原本希望就不大的影帝更別想了。

李謙笑笑,“就當是回來休息兩天了。”

鄧朝很快平復下來,搖搖頭,“我知道,只是前年……”

“前年爭議那麽大,今年更不可能再來一次了。”李謙搖搖頭。

前年蘇洲舉辦的金雞獎,影後就下了雙黃蛋,演技最好的顏丙艷,和最有背景的劉佳玲雙雙摘得影後桂冠。

顏丙艷在《愛情的牙齒》裏面的表演沒有人會質疑,拿影後和富大隆憑《舔狗》拿影帝一樣,是實至名歸。

但是劉佳玲嘛,《好奇害死貓》裏發揮最好的女演員是宋嘉。

不過,還是因為蘇洲人、電影節大使的身份,和顏丙艷一起拿了影後。

差不多的表演雙黃蛋還說的過去,但是和顏丙艷的表演差距明顯,自然免不了讓人猜測是早就內定的了。

本地人、電影節大使、表現也挺好,就得了影後,讓同為本地人、電影節大使,並且在《127小時》裏也表現很不錯的鄧朝就抱有一絲的幻想。

但也僅僅有那麽一絲幻想罷了,畢竟還提名了最佳男配角。

真要是給影帝的話,就不可能給配角提名了,別人的獎都不夠分的。

現在看來,影帝和最佳男配角雙提名,更像是一個安慰了。

不過王學琦得獎,鄧朝也是心服口服,很快調整了過來。

後面的獎也都沒有什麽意外的,都跟李謙他們沒份。

就連最佳處女作,齊玉昆和郭凡別說拿獎了,提名都沒有一個。

非學院派,而且非主旋律電影,拿獎就奇了怪了。

最佳處女作幾個提名,一個是講怒江邊上的姐弟倆為了去江對面上學,不得不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去上學的《走路上學》

還有紮根艱苦農村,把一個鄉鎮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片子。

這些傳播正能量的片子應該鼓勵,但是也不能全是這樣的電影,金雞獎都變得畸形了。

《大白鯊:復仇》沒有拿最佳處女作提名還說得過去,但是《127小時》沒拿提名,李謙都覺得奇怪。

現在想想,自己還是太年輕。

一直到九點半,重頭戲開始了,周汛和蔣文麗獲得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