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阿米爾汗

《我不是藥神》劇組已經在印度呆了一個星期了,這邊的戲份不多,但每一場戲都是重點,馬虎不得。

不過時間很充裕,除了第一天的時候為了契合程勇風塵仆仆長途跋涉來印度的戲份,特意一來印度沒休息夠就開拍,其他時間安排的都是比較寬裕的。

一個星期過去,也差不多完成了印度所有戲份的拍攝,包裹機場、新德裏市內航拍的一些背景鏡頭。

12號,在新德裏城郊的一家華人開辦的工廠裏,拍攝印度最後一場戲,也就是程勇第一次來買藥的戲份。

也就不用單獨布置一個攝影棚了,省了事。

就這一場戲,沒幾個鏡頭,有一天的時間,也不急,NG了幾次之後,李謙也耐心地說著戲。

“征哥,當知道零售價2000的仿制藥在工廠只要500塊的時候,眼中那種驚喜稍微收一收,別跟中了五百萬一樣,而且笑的時候也收斂一點,我們這是給觀眾看的。”

徐征不解道,“可是,這麽高的利潤,但凡是個商人都會這樣吧,程勇一開始賣藥就是為了賺錢啊。”

“是這樣沒錯,但是要考慮到觀眾的想法,不能一開始就是一副奸商嘴臉,過猶不及。”

“這樣的話,後面賣5000一瓶,還對著病人發火,不也是一樣的?”

“那不同,那個時候雖然賣了5000一瓶,4500一瓶的利潤,但是他實實在在地幫助到了病人,觀眾雖然會覺得黑了點,但是不會去討厭這個角色,哪怕在前面程勇只是為了賺錢,也不能讓觀眾厭惡這個角色。”李謙耐心解釋著。

“其實跟佛教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差不多,一個惡貫滿盈的殺人犯放下屠刀成佛了,大多數人會感到不忿,但是如果這個惡人殺的是一些壞人,或者為了報殺父之仇把仇人幹掉,放下屠刀,更容易讓人接受。”

一旁文幕野插了句嘴,“程勇是個愛錢的普通人、小人物,但絕不能把前半部分的他塑造成一個奸商,要是這裏一副奸商嘴臉的話,會讓觀眾厭惡。”

“行,我試試。”徐征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很微妙的差別,呈現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了。

這時,旁邊一個一直旁觀的印度人插話了,說的一口流利的英文。

“李導演,你這麽顧忌觀眾的反應,是為了票房嗎?”

說話的是阿米爾汗,印度僅次寶萊塢之王沙魯克汗的男演員,聽說創造了華語電影票房紀錄的導演來印度拍戲,前天就跑來劇組觀摩拍攝。

雖然並沒有質疑李謙的年紀,不過這三天下來在旁邊觀摩李謙拍戲,發現李謙經常會強調觀眾的觀影感覺。

要是一般的商業電影那還正常,可了解過《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以及背景之後,總覺得李謙有點過於市儈了,這才忍不住吭聲。

看著這位年過四旬仍然一副人畜無害的娃娃臉的印度天王,李謙點點頭,“沒錯,確實是為了票房。”

“可是?”

阿米爾汗話沒有說完,不是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無法理解。

早幾年因為公開抨擊古吉拉特修建水壩的計劃,聲援抗議活動,呼籲地方政府安置移民,因為他過於激烈的態度,當時他主演的電影《芭薩提的顏色》被迫提前下線,而《為愛毀滅》在當地遭遇封殺,損失高達5億盧比。

即使職業和商業利益受損,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道歉,所以無法理解李謙既然要拍這麽一部對華國來說如此敏感的電影,為什麽還要時時刻刻考慮票房的問題。

對於這位印度天王,李謙還是比較尊重的,不說記憶中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等電影,光是上個月播出的一档尖銳揭露印度社會弊端的電視節目《真相訪談》,就足夠讓人報以敬意了,雖然是個外國人。

巨額嫁妝、醫療失當、婦女被迫墮胎、自由戀愛與包辦婚姻、種姓制度,一個月幾期節目,全都是這種在印度沒有人敢公開抨擊的話題。

李謙道,“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確實是為了反映醫療問題,甚至希望能夠為醫療改革起到推動作用,但前提是電影能夠造成足夠的轟動,讓所有人都走進電影院,看完電影為之感動,然後為之發聲。

個人的聲音是渺小的,過不了幾天就沒人關心了,只有聲音足夠大,形象足夠大,上面才會認真去考慮我們的聲。所以,要讓讓更多的人看到電影,因此而感動,並且願意自發地發出他們的聲音,他們的聲音比電影本身有用多了。”

輿論才是重點,其實國內很多比較沉重的現實題材電影,但是根本沒幾個人看過,更別說有人站出來說話了,不會有人注意到。

阿米爾汗卻依然搖搖頭,“抱歉,我還是無法接受,既然要拍,就應該不摻雜任何雜質,報以最大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