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倫敦2 想邀請這位英俊的先生

第二天, 沈嬌寧跟領導報備了一聲,獲得批準後就出發去報社。

顧之晏也已經安排好安保事宜,已經在門口等她。

“準備去幾家?”上了車, 顧之晏問她。

“今天先去五家,看看情況。”

沈嬌寧在筆記本上寫了很多, 但出門時並沒有把本子帶上, 只把各報刊地址那頁撕下來放在口袋裏。出去談判, 首先不能露怯。

她選擇的第一家是個小報社, 她覺得一開始也許還不熟練,選擇難度小一些的報社可以練練手,其次是, 即便談不成,損失也小一些。

接待他們的是一名記者,看到是兩個亞洲人, 懶散地問:“是什麽新聞?”

沈嬌寧說了一遍, 顧之晏翻譯道:“是一部新舞劇,它突破了傳統的古典芭蕾, 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創新。貴報社假如可以前來記錄並報道這次演出……”

他用詞精準,發音流利, 不但沈嬌寧心裏默默點頭,連記者都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不過記者還是打斷他:“抱歉,我先問一下,你們是亞裔英國人嗎?是這裏的舞團有了新作品?”

“不是的, 我們是中國舞者, 帶來了中國的芭蕾舞劇。”

記者便吃驚地說:“中國!天哪,那裏也有芭蕾嗎?你們是穿長袍馬褂跳舞嗎?”

他們只好解釋:“雖然不是浪漫舞衣或古典舞衣,但也絕對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女孩子們也穿漂亮的裙子, 非要說的話,和浪漫舞衣更接近一些。”

古典舞衣是指《天鵝湖》等舞劇中的舞衣,裙子的長度在膝蓋以上,有多層紗布,浪漫舞衣則長及腳踝。《森靈》中女舞者的裙子長度到小腿,只有單層絲綢布料,沈嬌寧只能這麽形容。

事實上,要是過來演出《白毛女》,裏面還真有人穿長袍馬褂……

記者像在聽什麽奇聞似的:“哦哦哦。”

他隨即又道:“雖然你們說得好像很有吸引力,但是我不能去。我得報道人們更關心的新聞,這是我的工作,不能感情用事,抱歉,兩位來自中國的客人。”他站起來,表情無奈地攤手搖頭,準備送客。

第一家會被拒絕,也算是有心理準備。然而等他們又去了其他三家,才知道這第一家報社的記者已經是最客氣最溫和的了,也許是因為這一家沒有名氣,業務量少,記者才有空坐下來跟他們交流。

第四家報社根本就沒讓他們坐下來,聽明來意,直接而略帶傲慢道:“芭蕾舞劇我們一般只報道當地舞團,你們知道的,這裏有全國最優秀的舞團。”有了最優秀的舞團,為什麽還要去報道那些不入流的舞劇呢?

當然他們不是完全不報道,如果有需要的話,他們可以立刻發表嘲諷奚落的文章,以此來襯托當地舞團的優秀。這些他當然不會告訴那兩個亞洲人。

沈嬌寧從這家報社出來,就跟顧之晏說:“下一家你不用翻譯了,我自己來。”

“嗯?你會英文?”他知道沈嬌寧會法語,猜測她可能不會英文,才毛遂自薦給她當翻譯。

“我學的是美式英語,在這裏說擔心會被他們歧視才讓你翻譯。”這裏的紳士們不但喜歡歧視亞洲人,也看不起美式發音,覺得倫敦腔才是最純正的英文,“但下一家是專門的舞蹈類雜志社,可能會用到很多專業術語,還是我自己來吧。”

沈嬌寧當然會英語,她上一世不知道接觸過多少外國舞者和評委,最常用的就是英語,她當時一心要在國外當首席,自然要把這門語言學好。芭蕾在法國有很深的根基,且術語多用法語,她就把法語學了。

後來一直到車禍之後,去戲劇學院舞劇系任教,那裏的整體學術氛圍偏向俄國,著名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雕塑就立在校園裏,芭蕾也更傾向俄國流派,她為了深入學術研究,又學了兩年俄語。

說起來,她雖然不是融會貫通所有舞種的全能型舞者,但在芭蕾上,也能稱一句集大成,對俄法英美等幾大流派都有深入研究。

他們正在前往第五家雜志社的路上,這是原定的最後一家。

沈嬌寧道:“其實你會英語還挺讓我意外的,你那會兒不應該都學俄語嗎?”

“最開始是學的俄語,後來我想,雖說要向老大哥學習沒錯,但是如果永遠只是學他們,那不是永遠會比他們慢一步嗎?”顧之晏道,“當時都說老美厲害,我覺得既然厲害,那就要知道他們為什麽厲害,所以想辦法學了英語。可惜那個老師是倫敦回去的,沒能告訴我很多關於美國的情況。”

“那時候你幾歲?”沈嬌寧有點奇怪,他青年時期,應該已經快開始那十年了,居然還能有機會把英文練得這麽好。

“大概十歲或者十一歲吧。”

那會兒學校還在正常授課,大學教授是很值得尊敬的人物,且有很多學者為了報效祖國,從海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