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古代賑災下

這條街上的居民們,忽然被一陣香味勾醒,各處破廟中還幸存著的乞丐哆哆嗦嗦的,循著香味來到了百貨鋪門口。

還未到百貨鋪,香味愈發濃郁,遠遠的,就能看到整條緊閉的店鋪中,只百貨鋪冒出滾滾帶著肉和米粥香氣的白霧。

店門口掛著一塊幡布,上面寫著幾個黑色大字,在白霧中隱隱綽綽,看不清晰。

“爹,是那家百貨鋪!”

一個臟兮兮的孩子窩在父親腿邊,怯生生的對父親說著,眼睛卻直勾勾的看著店鋪,舍不得眨一下眼睛。

整個宋國,只有一家名為‘百貨鋪’的店鋪,這店鋪在全宋國上層階級非常出名,因為這裏專出宋國所沒有的金貴玩意兒,也賣平民用的東西。

尤其是那叫做鉛筆的筆,寫出來的字仿佛是拿著煤炭,但卻比拿煤炭更精致幹凈。這裏還賣那種非常便宜的宣紙,拿著鉛筆在宣紙上寫字,非常方便。

百貨鋪出來的鉛筆、能夠擦掉鉛筆字跡的紙張,還有廉價的宣紙,讓多少讀不起書的寒門學子有了希望。

百貨鋪在這個小鎮的名聲,就更大了,以前每天看著百貨鋪裏人來人往,進出的許多都是其他國家,甚至發色和眸色不同的外邦人,要說這裏最熱鬧的地方,除了百貨鋪,沒有別的店鋪能與之比肩。

後來,戰事將起,寒潮初臨,各地米糧都在瘋狂上漲,只有這家日進鬥金的百貨鋪,依舊保持著原價售賣,直到庫存全部賣光才關門。

這一天,天剛亮,所有店鋪都還沒有開門的時候,百貨鋪卻忽然悄無聲息的打開了。

這時,一陣風吹過,吹去那陣源源不斷的白霧,終於,有識字的人看清了那塊幡布上的字:顧記施粥點百貨鋪後面真正的老板姓顧,這一點,由於想要探查貨源的人們從劉繡娘口中時不時聽到,知道的人不在少數。

一看是施粥點,看到的那些難民激動起來,或沖回去叫上相熟的朋友、親人,或直接沖上去。

百貨鋪門口放著兩個大桌子,兩個大桌子上,放了三個熱氣騰騰的桶,三名略有些眼熟的店鋪夥計負責舀粥,另有六名衙役,持刀站在桌旁維持秩序。

這六名衙役是顧若安讓劉繡娘特地去向本縣縣太爺告知今日施粥,不需要劉繡娘主動索要,這段時間為了城中百姓凍死餓死的數量愈發增多而頭疼的縣太爺大喜,主動派出六名衙役前來幫忙。

這一個施粥點,就算只施粥一天,都能至少讓吃到的人維持三天不被餓死。有了第一家施粥的商家,那些自詡慈善人家的大戶人家,必定也會開始跟風。

這個時間點,顧若安還在古代位面的二樓往下看,隨著超市一步步升級,能在古代停留的時間更長。

原本是每晚的六點到次日六點,升級後雖然每晚只提前到五點就沒有再變化過,到關閉位面門的時間,卻每升一級,都有推遲。如今,已經推遲到了次日十點。

這點還是這兩天顧若安在做古代準備工作的時候,偶然才發現。問及統子,統子撓頭,一臉無辜,平日裏他們最多在古代位面待到淩晨零點就回去,哪裏有時間去試驗早上關閉的時間呢。

統子一臉作怪:“怪只怪我倆的作息太過健康了。”

說完,他趕緊閉嘴,那公鴨嗓,他自己都聽的難受,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度過這變聲期。

發現這邊施粥點的難民來的很早,第一個不是那些難民,而是附近一個家裏貧窮的大娘,早早嗅到這邊香味,早早準備了一個水桶遞到夥計面前,嗓門響亮:“快,給我盛滿!”

百貨鋪的夥計可和別的商鋪夥計不同,顧若安做慈善,為的只是自己心裏舒服,並不在乎名聲如何,早就想到有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讓夥計們不用太過客氣,如果好言好語沒用,那就一口都別吃了。

因此,夥計並沒有為難,他提了提自己偌大的粥勺:“大娘,一人只有這麽一碗,多的不行,您看是看不上的話,可以讓給後面更有需要的人。”

大娘不樂意了,想著你們出來做慈善,顧忌的就是臉面,你不給,我就鬧到你們不得不給,還得賠償才成!

無論哪個位面,總少不了這種貪便宜沒夠,還想從好心人身上刮下一層油的人,這些人說不上有多壞,但卻足夠惡心。

果然,她開始嚷嚷:“你們百貨鋪,一年到頭掙了咱老百姓多少錢,現在施個粥,還這麽小氣,你們這些商人戶,還給不給我們這些窮苦人一點活路了啊!”

夥計一點不慌,這種時候,最慌的可不是他們這些施粥的人,而是生怕他們停止善行的縣太爺。

果然,一旁的衙役上前,抓著那還想繼續嚷嚷的女人甩到一邊。

其中一個衙役氣不過,指著那女人的鼻子大罵:“誰給你這娘們的臉,百貨鋪賣的東西,貴的價值幾十上百兩,便宜的那些反而比別家商鋪更加便宜,尤其是鉛筆、橡皮和廉價的宣紙,讓多少讀不起書的人能夠重新讀書,一開始各大糧鋪漲價的時候,又是誰頂著壓力不肯漲,直到把所有米糧都賣給你們這些所謂的窮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