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6章 又一次遇見

計緣在飛舟中的屋舍不算多誇張,但勝在安靜,他回到屋舍之後,主要還是看書修書,除了早已完成的《妙化天書》,還有正在進行中的《天地妙法》下篇。

《天地妙法》和《妙化天書》這兩部書,可以說是集合了計緣從踏入修行以來,在修行法門上的諸多得意之處,是集計緣自身修行感悟上的大成之作,傾注的心血可想而知。

《天地妙法》的上篇中也留存了一些計緣推衍改良自佛道中的印訣妙法,比如之前他使用過的三指撼山印,和沒有使用過的一些“破、衡、鎮、束、開”等印訣,雖靈感和演變的基礎來自和佛印明王論道時涉及的佛道之法,但本質上已經有了極大差異。

佛道印訣靠的是自身法力和對佛法的領悟,以及心中對破除邪障的佛心信念,真言與其說是配合印訣,不如說二者相輔相成,並無從屬關系,都可單用,結合更強。

而計緣的印訣與佛道印訣不同,沒有真言,且最大的不同在於本質上除了自身法力的強弱,更極為看重“意境”和“勢”的領悟和演化,這二者又是修行《天地妙法》根本之一,正所謂三指撼山,也得有三指罩山之意。

某種程度上說,計緣所創的修行法門,對天賦要求還是很高的,但側重和尋常仙修宗門不同,若尋常仙府是心性和根骨並重,那《天地妙法》就是心性占據絕對主導,哪怕你根本沒有修仙的根骨,能做到真正心有天地,艱難是肯定艱難的,但也能學得下去。且隨著時間推移,“意”層面的比重對上限有很大影響。

但對於《天地妙法》的上篇,法重過術,妙法天地化生是根本中的根本,印訣能學但涉獵不算深;到了寫下篇,計緣已經和老龍老乞丐等人有過一場長達六年的探討,這一場論道的收獲非同小可,老乞丐和老龍對“勢”的運用計緣早就看在眼裏,更使得計緣對自身想法有了關鍵補充。

所以到了寫下篇的時候,已經形成了法與術並重,除了計緣借助道教典籍和秦子舟一起研究“星術”層面不變,對上篇的印訣和一些五行根本妙法有了長足的補充細化,更將之前吟唱道歌的那份主要之意也融入其中。

當然了,計緣也不是什麽都往裏面放,至少不適合完整的放入,有了完整的《天地妙法》,再加上《妙化天書》,怎麽著都夠了。

畢竟這兩部天書,可都極端花精力了,計緣自己可以說直接站在了相當成就的高度,可對於一個學道者從頭練,可就太難了。

所以計緣和秦子舟都認為,正常初入門的雲山觀子弟,都該學道門典籍,修習改良自青松道人他們原本法子的“凡間修行和修心之法”至少三年,才可以初窺《天地妙法》。

有了身邊的百多個小字幫助,計緣衍書的時候就可以更放心一些,對於撰寫《天地妙法》下篇並無什麽心理負擔,當然本質上講,真正會引起“天變”的還是上篇。

計緣寫《天地妙法》下篇的時候,《妙化天書》就放在旁邊,幾乎時不時就會翻閱,二者本就有聯系,也算是幫助計緣衍書更順暢。

……

計緣一入艙內屋舍就不出來了,飛舟上九峰山的人自然也不敢去打擾他,而九峰山飛舟的飛行路線和當初玄心府有所不同,時間也有些差異,所以計緣就在艙內屋舍內待了整整幾個月不曾出門。

這一天,計緣將《天地妙法》下篇的一些零碎的細節也全都寫完,才算是結束了閉關的狀態。

計緣將筆放下,雙手向天舒舒服服地伸了個懶腰,身上的筋骨發出噼啪脆響,口中還打著哈欠。

“嗬……呼……真不知道有些人一動不動坐十幾年幾十年的是怎麽做到的……”

計緣喃喃著,難得吐槽一句,隨後心念一動,掐算之下知曉已經回了東土雲洲了。

三天後,計緣站在甲板上眺望遠方,好似為雲海所托的月鹿山頂峰渡已經映入眼簾。比起阮山渡因為仙遊大會的結束而相對冷清不少,頂峰渡倒是和當初計緣來時差別不是很大。

九峰山飛舟緩緩落下的時候,頂峰渡碼頭上已經有不少人圍了過來,有的是推著板車的凡人,有的是仙修和精怪。

九峰山兩位知事一左一右站在計緣身側,一會兒計緣下船他們還得一起送下去,這是掌教真人親自交代的,不過就算趙禦沒吩咐,兩人也絕對不敢怠慢,要知道整個九峰山的修士或許絕大多數都沒見過計先生,但誰都知道計先生是何許仙道人物。

“呃,計先生,您在笑什麽?”

一名看似十分年輕,連胡子都沒有的知事好奇詢問一句,因為他看到計緣此刻面露微笑,正看向遠方,另一名知事顯然也很好奇,只不過被同門先問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