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2頁)

李傕等人堅持,一定要呂布與王允伏誅,他們才肯退兵。

雖說點的只是兩個人的名字,但呂布手中是長安城中唯一能打的並州軍,王允手中是長安朝廷文武百官。只要這一文一武去了,那整個長安朝廷就是拔掉了牙齒的老虎,到時候小皇帝還不是乖乖做他們的傀儡。屆時這長安城便不攻自破了。

消息傳回長安朝廷,王允與呂布都是大怒。

不同的是,王允是大怒中有些憂心,又有些自責。如今情況,哪怕是去向關東軍求援,也已經來不及了。更何況對方也未必會前來。若說有援軍,那除非是早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就有人召集了兵馬,來長安勤王護駕。至此,王允也放棄了和談的幻想,明白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他雖是文臣,卻已決意死守此城,深夜獨坐書房,一字一淚寫下了遺書。

而呂布則是大怒中有些猶疑,若是單兵作戰,他根本不怵李傕又或者郭汜,但是守城攻城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而且根據他的觀察,城中胡軫等人的動向,也很可能會背叛朝廷,重新與涼州軍合攏在一處。而小皇帝所說的關東聯軍,沒有絲毫跡象表明已經來到了長安城百裏之內。就算小皇帝的消息無誤,那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所以呂布並不準備死戰,而是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旦戰事不利,長安城破,他就要帶上最親信的幾百騎兵,最多再帶上小皇帝,棄城而逃。

兵臨城下,大戰在即,長安城中的氛圍凝重而又焦躁。

其中唯有小皇帝好像絲毫不受外界影響,竟然還有心情每日帶著曹昂、淳於陽等校尉,往長安城各處山丘上去練習騎射打獵,有時候直到日暮時分才回宮,馬上懸掛著的獵物,斬獲頗豐。

若是平時,早有王允等人來規勸皇帝不要“不務正業”了。

但是值此生死關頭,誰都顧不上皇帝打獵這等小事了。

這日傍晚,一如前幾日,劉協又在曹昂等人陪同下,由小路出城,往近郊山丘中野獵去,身後跟著幾百叟人的隊伍。

入了山中,一行人浩浩湯湯上到半山腰,正撞上自山頂下來的張繡與賈詡等人。

張繡此來,乃是戰前親自查探地形,聽親兵說經過此山有一處小徑能通往長安城近郊,這才帶著賈詡同來,盤桓了半日,也沒找到入城之法,對親兵發了通脾氣,又對賈詡賠禮,這才要下山離去。

忽然撞上了一隊人馬,眼見為首的小公子不過十二三歲,以為是城中哪位大族公子出獵,張繡不欲節外生枝,正要避讓,就見那小公子看著他身邊的賈詡微微一笑,開口道:“你就是賈詡麽?”

張繡與賈詡都是一驚,他們前來查探地形,帶的人並不多,只幾十個親兵罷了。來人既然能叫出賈詡的名字,顯然是有備而來。

劉協往半山腰的亭中走去,看向僵住的張繡與賈詡,伸手做邀請狀,笑道:“何不坐下來說話?”他身後的幾百叟人早在淳於陽與曹昂指揮下,將張繡的親兵團團圍住。

“當初殺了你叔父張濟,”劉協擡一擡下裳,第一個坐下去,望向張繡道:“朕恐怕他家中還有子侄,失了護持,曾派人往你族中查探,又叫董卓把你叔父的職位給了你。如今見你成材,朕心中也覺安慰。”

張繡目瞪口呆,盯著談笑自若的小皇帝,好似山野間忽然鉆出來個妖精。

賈詡在旁,也是震驚慌亂,卻已經聽明白了。皇帝這分明是在當初殺了張濟之後,就已經在張繡身邊埋下了釘子。否則怎麽會有今日的巧遇。而皇帝開口就叫出了他的名字,看來自己這次應張繡之邀前來,也是對方早設好的圈套。

圈套是對方早已設好的,論武力對方是己方的數倍,好漢不吃眼前虧,賈詡很快明白了利弊,忙一拉還在發愣的張繡,快步上前,跪地行禮,道:“草民賈詡,見過陛下。”

張繡回過神來,也跟著賈詡上前,卻猶豫著沒有跪,手仍按在腰間刀柄上。

劉協目光落在張繡按刀的手上,仿佛被他的舉動逗笑了,淡聲贊道:“是條好漢。”他將手中茶杯輕輕擱在亭中石桌上。

伴著杯落輕響,淳於陽的劍已經架在了張繡脖頸上,一寸一寸壓著張繡矮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