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頁)

劉協笑著坐定,端茶道:“是朕疏忽了。皇姐是替朕賞的。”於是又要隨從去開私庫,另取布匹衣料補給劉清,又道:“朕來看看皇姐。你們只管選衣裳便是,該怎麽樣還怎麽樣。”他隨手指了一件,笑道:“這件倒是襯皇姐。”

宮人見皇帝前來,原是有些忐忑的,此刻見皇帝親切溫和,便都放下心來,因都年少,不一刻便都恢復了興奮,竊竊私語,交流著中意的衣裳款式或布料,只眼角的余光時不時會飛到上首的皇帝身上去。

原本坐在萬年長公主下首的伏壽,卻是從皇帝踏入殿內的瞬間開始,便緊繃起來,只能低頭暗自深呼吸——好在皇帝始終沒有問起她。

劉協見殿內氣氛又活泛了,便捧著茶杯不再出聲,只默默聽著、看著,然而眼神是早已飄遠了的。他的思緒不在這裏。但是他偶爾喜歡這樣熱鬧的氛圍作為背景,好讓他放空一下發麻的大腦。

劉清已經習慣了皇帝的舉動,知他是來散心的,便也不再招呼他,仍與蔡琰繼續方才被打斷的話題,又談笑起來。

伏壽在下首,卻時不時用余光瞟一眼皇帝,見他比之上次見面似乎又瘦了,有心要開口說點什麽關切的話,卻最終一個字都沒說出來——直到皇帝換了兩盞茶離開。她頹然得低下頭去,在這充滿了內心掙紮的兩盞茶時分內,終於清醒地認識到,家族對她的期許,她怕是要辜負了。

汪雨打探消息的動作很快,翌日便將詳細情況報了上來。

未央殿中,汪雨躬身在皇帝身側,將馮玉審人之事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陛下明鑒,那兩名宮人,都是未央宮侍弄花木蔬果的。因從前長安有座扶荔宮,雖早已給戰亂毀去了,但名字流傳下來了。他們這些侍弄果木的,雖然人數不多,也都按照從前的舊宮分了去。這兩人便分在扶荔宮裏,因陛下提倡儉省,原不過侍弄些應季的尋常果木,誰知道今夏,陽安大長公主派了命令下來,叫他們用心侍弄幾株南邊來的荔枝。”

“這兩名宮人推脫不得,只得請教了從前的師傅,每日照料也精心,因知這荔枝珍貴,唯恐出了意外。誰知道養到前些日子,這荔枝還是全都沒活成,掛的果還沒熟便也都落了。這二人又聽說,從前武帝時候令扶荔宮的宮人養荔枝,因荔枝沒能養成,便將侍弄荔枝的宮人都殺了。他二人聽了這樣的舊事,豈不心驚?況且荔枝貴重,又是陽安大長公主交待下來的事情,只道不死也要折進去半條命。恰逢這兩個月,曹將軍領兵在外,宮中細務許多移交給了馮大人處理。這二人許是聽說馮大人善性,又是陛下信重之人,興許能在陽安大長公主跟前兒有幾分薄面,這便掏空積蓄,找人托關系,求到了馮大人面前。”

劉協本以為是宮中出了人命官司,沒想到竟是為了幾株荔枝鬧出來的事兒。

“陽安大長公主因何要養荔枝?”劉協早已下令,朝廷自上而下,都要儉省,不能奢華用度,不重遠方之物。彼時陽安大長公主也是欣然奉行的,自己府中也減損膳饈、帷帳、珍玩等耗物費工之物,又與萬年長公主一同下令,要宮中府內,都不許再造錦繡、綺羅、珠寶、玳瑁等玩弄之物。

以劉協對陽安大長公主的了解,她絕非為了口腹之欲而行此事之人。

果然汪雨又道:“陽安大長公主欲在長安培植荔枝之事,也查明白了。因去歲旱災兼蝗災,今歲又有大疫,陽安大長公主心中不安,恐怕是祭祀不周的緣故。這荔枝從前原是歲貢,據說高祖時,極愛南越進貢的荔枝。於是自惠帝而後,歷代君王都以荔枝祭拜高祖。陽安大長公主曾對左右說,從前和帝時,因停了對高祖劉邦的供奉,漢室便衰微了,其下便是只活了八個月,在位百日的殤帝……”

“陽安大長公主要種荔枝,是為了祭祀高祖,以求國泰民安?”劉協聽明白了。

汪雨垂首道:“奴只查到這些,不敢妄斷。”

劉協見他始終恭敬謙卑,絲毫沒有居功之色,又想到他方才講述祭祀高祖等事情,口齒伶俐,對漢室歷代君王如數家珍,倒有幾分可惜。這汪雨是個人才,可惜是半個閹人,當日恰巧撞上宮變,只閹了一半。劉協對於閹人沒有不喜,只覺他們雖是畸形制度下的可憐產物,一個個卻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當今風氣,自桓帝、靈帝以來,朝中多次經歷宦官與朝臣之間的爭鋒,還有外戚加入。最終雖然是外戚沒了,宦官也沒了,但當年黨錮之禍留下的陰影,卻還深深刻在此時朝中重臣心頭。這種時候,皇帝若提拔一個閹人再任要職,可就太敏|感了。

劉協收回投在汪雨身上的目光,平靜道:“既然如此,等馮玉上報之後,朕便去看看這幾株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