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2頁)

大殿中眾官員齊齊倒吸一口冷氣,朝廷如今哪裏還掏的出這五十四億的巨資?

“覺得太多了?朕還要告訴你們,在段紀明之前,永初年間,羌人反叛,十四年費錢二百四十億;永和末,又是七年,費錢八十多億。”

這下子底下抽氣的聲音更大,竊竊私語之聲漸起,眾官員都討論著太過龐大的軍費。

而張繡心中已經涼了——難道陛下的立場變了?不對羌人用兵了嗎?

“段紀明滅羌,上報一百八十戰,斬敵首級三萬八千六百多人,而漢軍死的只有不足四百人。”劉協冷笑道:“便真是天上的兵仙下來了,也沒有這等能耐。這三萬八千六百多的首級裏,有多少是殺良冒功,段紀明自己心裏清楚。他索要的五十四億軍費中,又有多少真正發放到了士卒手中?恐怕不足十分之一。”

這就說到桓帝時吏治敗壞的情形了,哪裏有做將軍不吃空餉呢?況且若無貪汙所得,如何賄賂朝中近臣以自保呢?

大殿內竊竊私語之聲忽然消失了。

“二百四十億、八十億、五十四億……”劉協慢悠悠道:“這些數目聽著大得嚇人,可若是文臣武將,沒有貪墨,不需以珍寶,賄賂上官與左右。朕敢說,二十四億、八億、五億便能起到同樣的效果,甚至更好。吏治敗壞了麽?換一批好官來如何?當時破一賊,朝廷都能收金銀布帛一億錢以上。更何況高官呢?設若把在場諸君倒吊起來抖一抖,不知能抖落多少金銀珠寶——興許都抖一抖,這看似龐大的軍費便齊了呢。”他笑出聲來,就好像只是講了一則有趣的笑話。

但是在場沒有一個人敢把皇帝的話當成笑話,都忍不住縮肩低頭,生怕這當口落在了皇帝眼中。

張繡也被這氛圍所感染,竟有些懼意,轉念一想,自己在潼關這二年清白得很,才又豎起脖子,環視殿內,卻見眾臣都耷拉著腦袋,活像一群被拔了毛的鵪鶉。

“還有誰跟君榮(士孫瑞字)一般主意的?都站到他身後,叫朕看看。”劉協語氣淡淡的,“待到車駕東歸後,便內遷雍州、涼州等地的良民到長安三輔之地,暫且不理會作亂的羌人。”

士孫瑞在朝中幾十年,自有一股勢力,大小議題往常總有二十幾人附議,此刻不知是因為殿內氛圍,還是因為旬月前在楊彪府中被皇帝留下的陰影還未散去,最後幾十名官員中,只猶猶豫豫走出來七八人,站到士孫瑞身後,最末一人猶豫一瞬,竟還又退回了原處。

劉協坐在上首,對汪雨道:“去喚盧毓過來。”

盧毓,乃是盧植幼子,自十歲起養在皇帝身邊,時年將滿十四歲。一時盧毓入殿,只見他身量已經發育到年齡前面去了,高挑清俊,雙眸黑亮,見皇帝沖他招手,便快步走上前去,於階下稍停,卻見皇帝仍是沖他招手,便提步直上,至於皇帝身前方停。

劉協對下面不安的士孫瑞等人道:“朕沒想到,就在今日的朝堂之上,還有勸朕割地避讓的臣子。朕已經懶得同你們多話,便讓盧毓來背誦一篇佳作給諸君聽聽。”說著以目鼓勵小少年,道:“前幾日學的《潛夫論·救邊》篇可背熟了?就從‘地無邊,無邊亡國’背起。”

盧毓雖然是被乍然喚上來的,卻也聽聞今日朝廷要對西羌用兵之事,此時略知皇帝之意,因朗聲誦來,“地無邊,無邊亡國。是故失涼州,則三輔為邊;三輔內入,則弘農為邊;弘農內入,則洛陽為邊。推此以相況,雖盡東海猶有邊也。今不厲武以誅虜,選材以全境,而雲邊不可守,欲先自割,示弱寇敵,不亦惑乎?”他的聲音裏還帶了一點兒童的清朗,此刻嫻熟誦來,每一句都如同一個響亮的耳光,打在士孫瑞等人的臉上,直將他們打得頭暈腦脹、面紅耳赤。

“好。”劉協起身撫著盧毓肩頭,笑道:“可見是用功了。”又對士孫瑞等人道:“這篇文章的作者,說不得殿中還有人認識,便是王節信(王符字),他故去也不過三十年。盼諸君別只把功夫下在貪汙受賄、結黨營私上面,有空多讀書,不要犯這等低級錯誤。”

站在士孫瑞身後的幾人都瑟縮起來。

“你們是知道朕的,朕從來不因言罪人。”

此言一出,自士孫瑞以下那一列七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氣。

“但是朕的朝廷也不養蠢人。”劉協平靜道:“你們七個另謀生路去吧。”又對士孫瑞道:“君榮前些日子不是上奏乞骸骨嗎?朕給你這個恩典。”

士孫瑞自方才聽盧毓誦書時便羞臊得心慌氣短,此時再支撐不住,眼前一黑,便“咕咚”一聲栽倒在大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