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2頁)

長安大軍來漢中的第一日,張魯心裏發慌。

長安大軍來漢中的第二日,張魯就動起了歪心思。

當初他在漢中扳著手指頭數,怎麽都不見大軍前來,直到涼州平定羌人的消息傳出來,他才知道自己又被小皇帝擺了一道。這下子張魯心中更慌了,如果小皇帝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大軍先去平定涼州,那為什麽還要見他說要從漢中借道?大軍直接從涼州南下,便可直入益州,前往州府。大軍偏偏要繞一圈,從涼州,經沔陽來到漢中郡,其中意思當真可怖。

張魯一顆心七上八下,既覺得小皇帝心懷不軌,又本能地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畢竟,他想要一口吃下二十萬大軍,也是萬萬不能的。便是在這等心思下,張魯注意到了大軍中不同尋常的降人士卒。

朝廷大軍在涼州換了一批人,留了四萬長安兵在涼州,卻帶走了涼州的精兵,分編到各部,一同來了漢中。

這些新編入的涼州兵,從外表就能看出明顯不同來,高鼻深目,體型壯碩,其中約有半數的人,連漢話都說不利索,況且是兵敗後臨時加入的,更談不上忠誠。

張魯心知這是機會,便派了手下的祭酒,安排了人往這些羌人降兵之中去探聽消息,尋找可趁之機。

探聽消息最好的時機,就是士卒埋鍋造飯之時。

新編入的羌人降兵,七八人一組,由一位在長安數年的羌人兵長帶領。這些老羌人兵長,一部分是跟隨董卓東入洛陽,後來又跟隨李傕、郭汜,在後者被殺後,歸順了朝廷,已在三輔之地安居三五年,多數已經成親,有的連孩子都有了。還有一部分則是跟隨呂布征戰的並州人士,雖然也是羌人,但屬於東羌,後來呂布殺王允逃出長安,沒能帶走這些兵馬,便都留在了長安城中,這部分東羌歸降的士卒,裝備精良,體格健碩,多為精貴的騎兵,言談舉止已經與漢人無異。

一時羹飯煮好,眾士卒吃飯聊天,就聽那老羌人兵長道:“你們都跟著我,只要能活著回長安,還有好日子等著你們。前陣子朝廷平定了南陽,已經找了一批士卒前去屯田,我原來的夥伴就在其中,據說分得十畝良田。南陽氣候又比長安暖和,比咱們涼州更是暖和,收成也好……”

新羌人降兵用還不利落的漢話問道:“他在南陽,你怎麽知道?”

“寫信啊。”老羌人兵長道:“他是家中大兒子,寫信給家中老母,我們是鄰居,自然也聽說了。”

新羌人降兵又問道:“那他的老母親呢?”

“跟著長安的小兒子過唄。”老羌人兵長嘆了口氣,“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長安到南陽,雖然路途不算很遠,但對於老人來說還是艱難。朝廷遷徙民眾,在路途上,又難以等待老弱……”

新羌人降兵們沉默聽著。

半響,新羌人降兵中有個少年,望著不遠處披甲走過的騎兵,目露艷羨之色,用羌人的話說道:“我要是也能做騎兵就好了。”什麽分田地,養老母的事情,離他還太遙遠了。

老羌人兵長眼睛一亮,拍拍自己腦袋,上面下了命令要做好這些新人的“思想工作”,他從前只顧著說朝廷分田的事情,倒是忘了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有什麽比做一名勇猛精貴的騎兵更有吸引力呢?他調轉話頭,說起軍中選拔騎兵的制度來。

一眾新羌人降兵這下果然聚精會神聽起來。

來探聽消息的祭酒們無功而返,回到師君張魯面前,臊眉耷眼道:“策反羌人降兵之事,恐怕難成……”

張魯心中那慌亂的鼓點聲又激烈起來。

請神容易送神難,他該如何才能送走這近二十萬長安大軍啊?

張魯又恨又急,若他真通鬼神之道,頭一件事兒是咒死益州劉璋,次一件事兒就是咒死長安小皇帝!